榆中县来紫堡地名的传说

标签:
文化 |
榆中县来紫堡地名的传说
榆中县来紫堡,位于榆中县西北部,苑川河下游北岸的坪上,东南距榆中县城30公里,西距兰州东岗镇8公里,是一处老地名。
明代肃王家族随肃庄王朱瑛到兰州,在兰州生活繁衍近240年。肃王墓坐落在榆中县来紫堡乡黄家庄村北侧平顶峰的南麓,墓区共有十一座墓葬,有“甘肃的明十三陵”之称,已是兰州郊区的一处旅游胜地。中国古人迷信帝王墓地的风水关系到国运昌盛,因此肃王墓的选址也是几经波折。
传说,一日,肃庄王朱楧的母亲张太妃前往榆中县新营古城以东的五台山上香时看中了此地,认为此地宛如龙蛇,三面有山峰合抱,两厢有绿水环绕,是块风水宝地,于是叮嘱儿子,自己百年后就葬于此地,肃庄王照办了。后来肃庄王年过半百却膝下无子,便怀疑母亲张太妃的墓地风水不好,影响了子孙后代,于是请风水先生勘察墓地。风水先生说墓地前的山湾处有个叫“温家岔”的地方犯了忌,因为“温”与“瘟”同音。肃庄王听后,觉得有道理,便决定将母亲的墓葬迁到了定远镇的龙泉寺。几年后,肃庄王依旧无子,他再次请风水先生查看了墓地,勘察后在墓址的地下发现了三条煤系,他便认为是真龙(帝王)和火龙(煤炭带)相克,导致自己无子,于是请风水先生查找好墓地,风水先生踏遍了苑川河两岸,最后选定在苑川河下游北岸的平顶峰下。而此时,此地已经有一家人筑堡居住,叫质孤堡。肃王为了得到这处风水宝地,将该户人家的独生子认为义子,然后花重金买下此地,重新安葬了母亲。
后当地人将质孤堡改称为“买子堡”,意思是肃庄王朱楧买了个儿子的地方。后由于当地方言中“买”与“来”发音接近,遂讹变为“来子堡”,后在2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来子堡”还被称为“奶子堡”,到明朝末期,“来子堡” 、“奶子堡”被一些文人借喻“紫气东来”之吉祥意,改成“来紫堡”。来紫堡的地名由此而来,并被传承了下来。由此看来,来紫堡地名,最初还是有“堡”,是由“质孤堡”演变为“买子堡”、 “来子堡” 、“奶子堡”,最后演变成“来紫堡”的。
2017年9月26日晚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