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榆中境内的丝绸之路

(2013-10-13 13:51:58)
标签:

文化

榆中境内的丝绸之路

 

榆中地处兰州的东大门,地里位置十分重要。较为有名的苑川河由东南向西北,流经榆中的中部,在桑园子峡拐弯处流入黄河。尽管该条河已断流近30年了,但由于这条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倒淌河河畔,曾是定西至兰州段丝绸之路的必经路段,因而在苑川河流域,也就留下了千百年的商贾足迹、大轱辘马车的辙痕、马帮及骆驼客的传说和曾经属于过去的辉煌。

东来的丝绸之路,在定西的巉口爬上车道岭,峰回路转,艰难曲折盘旋几十公里后,向西插下,到达苑川河中游河谷地段的交通要冲重镇甘草店。这里水源充足,食物丰盛,街市繁华,客栈齐全,补给无忧。无论是商队,还是过客,都要在此休整一天或数日,才继续沿平缓的苑川河畔西行,经稠泥河、清水驿、接驾嘴,到此,丝绸之路就分南北二条线。如果苑川河不发洪水,就走北线,到苑川河北岸的东古城歇脚,第二天在苑川河北岸经红柳沟、夏官营、太平堡、过店子、岳家巷、金崖,穿过七岘沟,经古汉长城(苑川河入河口东侧),过苑川河入河口到响水子(现西坪),休宿补给,然后沿黄河南岸西行,经桑园子、方家泉,绕道十里山北麓、古城坪,到达东岗镇。

如果苑川河发洪水,就得走南线。由于苑川河从东南向西北,流经榆中中部的黄土高原沟壑地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下暴雨发洪水时,洪水携带大量泥沙,冲毁桥梁,淤塞河道,淤泥数日,甚至一、二个月都难以清除,致使夏官营、太平堡至响水子段的道路中断,所以,苑川河中游至下游的北线就被阻隔,商队客旅就走南线,在苑川河中游的接驾嘴折向西南方向,经双店子、三角城,翻过白虎山,淌过石头沟,绕到朱家沟、麻家寺,然后北下,经歇驾嘴,到定远镇,稍作休整、补给后继续北下,取道桑园子或方家泉,与北线汇合,绕道十里山北麓、古城坪,到达东岗镇,进入平缓的兰州盆地。

过去由于道路曲折不平,交通工具以骡马牛驴和马车为主,又要驮拉很多物资,因此一日只能行几公里至几十公里,遇上雨雪天气,就只能留宿,有时候一连十多天,甚至一、二个月都走不了,路途的村落驿站,都有客栈、饭馆供商贾食宿、喂养骡马。这样,在丝绸之路上的这些村落驿站,就自然有了供商旅们方便的客栈、旅店、餐馆、酒肆、铁匠铺、杂货店等等,甚至在一些村镇还形成了贸易市场。商贩们给沿途带来了丝绸、布匹、茶叶、盐巴、火柴、药品及生产工具等,沿途也为商贾提供了生活必需品和各种服务,还运走了本地的皮毛、水烟、瓜果等土特产,这种互惠互利的商贸使丝绸之路沿途繁茂起来,甚至还出现一些断断续续的辉煌。如甘草店、清水驿、金崖、麻家寺、定远等集镇,历史上就是有名的集镇。早在东晋十六国时代,鲜卑族乞伏国仁建立的西秦(385—413年),就将其都城由甘肃省临夏的枹罕迁都到榆中境内苑川河中游的丝绸之路上的东古城。由于丝绸之路的通达,东西方文化也随之交流融合,包括宗教。历史上,这段丝绸之路疆域,曾孕育了不少杰出人物。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榆中境内的这两条古丝绸之路,一直是榆中的主要交通道路,南线更是312国道的一段。就是在现代文明的今天,这些丝绸之路上的沿用下来的地名,还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传承着一段段悠久的历史。丝绸之路上的有些地名,如车道岭、甘草店、清水驿、接驾嘴、东古城、红柳沟、太平堡、金崖、七岘沟、响水子、桑园子、双店子、三角城、麻家寺、歇驾嘴、定远、猪嘴岭等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榆中丝绸之路上的客栈

              

                榆中境内的丝绸之路

              残存的建于清朝中后期的榆中丝绸之路上的客栈(2012年3月25日摄于榆中响水子)

                                                                                

                                         李新海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