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做到这3点,惩罚孩子比打骂孩子管用100倍!家长必读

(2018-12-22 10:23:06)
标签:

杂谈

惩罚,是当今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一位父母都采用过的教育手段。

惩罚孩子时,父母的心态各不相同。但惩罚的“表面目的”都一样:就是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然而,“不二错”却不是最终目的,“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才是惩罚的意义所在。

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指出,在惩罚孩子前,父母应该3件事情:

http://n/front/223/w640h383/20181222/CGP9-hqnkyps6118660.jpg

一、让孩子心服口服——“惩罚”的效果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惩”。说的是:有的人故意去做好事,虽然是做了好事,但不应给他奖励;有的人不是故意做坏事,虽然做了坏事,也可以不处罚他。

对待孩子的错误也一样:父母首先要辨析原因,事实,然后再去判断孩子是有心犯错,还是“无心为恶”。

http://n/front/217/w640h377/20181222/5crx-hqnkyps6118690.jpg

有时,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严厉地批评一通,或者狠狠地打一顿,给孩子的心理留下深刻的影响,致使孩子以后“不敢”做相同的事情。

通常,父母认为这样的惩罚效果很好。其实,孩子不犯同样的错误,只是“不敢犯”,而不知“为何不可犯”。一旦,父母的约束因为时间或者地点的原因,失去效力,就难保孩子“不二犯”。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件“四颗糖”的教育事例,被传为佳话。

http://n/front/510/w640h670/20181222/W3D_-hqnkyps6118729.jpg

二、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惩罚”方式一

9岁的嘉宁在小区花园里打篮球,不小心砸坏了别人家的玻璃。嘉宁赶忙跑回家告诉了父母。

父母没有责备他,但是要求他去跟住户道歉,并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买了一块玻璃赔给人家。

结果,那家住户被嘉宁的做法感动了,还真诚地表扬了他。从这件事,父母已经让嘉宁明白“犯了错误,勇于担当”的道理。

试想,如果嘉宁的父母,因此严厉批评了嘉宁,那么下次如果再出现同样的事情,嘉宁可能连父母也不会告诉。这可是父母看不到的,最坏的效果。可见,惩罚最主要的目的是教育孩子,而不是震慑孩子。

http://n/front/223/w640h383/20181222/WB5t-hqnkyps6118779.jpg

三、宽容比批评更有效——“惩罚”方式二

13岁的奕辰正处在叛逆的青春期。周末,奕辰跟同学约了晚上出去吃饭。妈妈叮嘱她早点回家,奕辰就嫌妈妈管得太多,明知要挨训,却偏要很晚才回家。

可是,回到家后,奕辰发现妈妈已经休息了,桌子上留了一张纸条:“锅里有给你留的银耳羹,睡觉前烫烫脚,太晚了,妈妈就先睡了。”

一句温暖的话语,让奕辰一下子长大了很多。从这以后,奕辰出去玩,再也没有晚回来过。

宽容,有时比批评更有力量。

http://n/front/223/w640h383/20181222/bf1_-hqnkyps6118846.jpg

所以,父母惩罚孩子的目的必须明确:让孩子知错而后能改。最忌讳的就是“掩耳盗铃”——父母惩罚过孩子以后,只要自己没发现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就以为惩罚起了作用。往往,这样的惩罚,会有更大的隐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