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妹9月30日住进上海浦东仁济医院,妈妈在照顾。妈妈在病房里,看到病人需要帮忙的,就用家乡方言和病人说话;他们听不懂妈妈说什么,从表情或手势知道妈妈的好心,说谢谢或摆手“说”不用了。
连二妹,病房里住着三个。一个女病人来自江西,78岁了,她的儿子和孙子在照顾;一个女病人是上海人,70岁了,她的老伴在照顾。还有一张床铺空着。
妈妈不会说普通话,听不懂人家说些什么。这些不妨碍热心肠的妈妈,需要帮忙的,及时伸出手帮忙。
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不敢相信妈妈这么爱帮助人。可能我和妈妈呆在一起时间太少了,发现善良的妈妈有宽厚的胸怀,还喜欢乐于助人;发现我和妈妈很像,都喜欢乐于助人,原来是遗传妈妈的缘故。
十月一日,天空飘着雨,有点冷丝丝。上午九点,一个女病人推进来。五个护士跟着进来,一阵忙碌过后,需要关照的、嘱咐的,对病人和家属交代清楚。我坐在窗户边,正在用手机写博。看她的情况很严重很虚弱,一直在咳嗽,就是咳不出来,脸憋得通红,很难受很痛苦的样子。
护士告诫她不能用力咳嗽,不能动,对心脏不好,心口痛正常的,刚开始会痛二三天,忍一下,过几天就会没事。
听同病房人说,这个女病人做过心脏手术了,原来她前几天睡过二妹的病床(是加床)。我得知,这个病人手术做后三天了,刚从重症监控室出来。
我不敢多看,轻声地和妈妈说话。第一次知道心脏手术后是这么痛苦。我们都很担心,怕她出现什么意外,不忍心看着她这么受罪。
在我们说话的间隙,她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因为咳嗽不出来,她痛苦的哭了。急坏了我们,叫护士;又是一阵忙碌,连做手术的医生都来了。
看医生的表情很严肃,说:“不可能的,怎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过一会,医生着急地对护士说,快给她打针,交代打什么药水。
护士跑进跑出, 给病人打过针后。一会儿,她的病情有所缓解。
其间,妈妈一直紧张地看着她,脸上流露出同情,好象不放心,怕她出什么意外。
她又咳嗽了, 妈妈紧张地走过去,嘴里喃喃地说:“这么痛,这么受罪,怎么办?”好象安慰自己的“女儿”一样,站在她身边,用手把她的头发捋到后面去。
妈妈刚坐回到椅子,听到她又咳嗽了,不安地站起来,边说家乡方言边走过去,着急地说:“快把床摇高点。”病人的家属听不懂妈妈在说什么?茫然地看着妈妈;我只好作翻译,妈妈在边上干着急,当病人的家属明白妈妈的用意,示意妈妈帮忙把床摇的高点。
“谢谢您!”当病人的家属感激地对妈妈说。
“不用谢!”妈妈用半是普通话半是温州话说。
看到这个场面,感动了我!妈妈用行动诠释了母爱的伟大!
妈妈乐于助人的精神感染了我。在这个病房,妈妈的爱心温暖着病人,也温暖着我。祝愿她们早日康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