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随笔——小剧场里的故事(四)

(2019-03-17 13:16:34)
标签:

教育

分类: 过程性资料

        童话剧与5—6岁幼儿语言的发展

          作者:李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同时还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本学期我园开展了丰富的童话剧表演,结合幼儿园总课题目标,确定了《早期阅读与大班幼儿语言的发展》为课题内容。通过不断摸索,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方法开展体验式阅读:

一、通过童话剧的演出,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通过观看 “狼和小羊、亡羊补牢、三只蝴蝶、丑小鸭、小熊请客、寒号鸟”等童话剧,以生动的人物形象、色彩鲜亮的场地背景,吸引着孩子的眼光,让幼儿初步感知、理解故事内容。如在观看“亡羊补牢”时,当大灰狼又来悄悄偷吃小羊时,孩子们会紧张的在底下提醒小羊:“大灰狼来了,快别睡了”;在观看“丑小鸭”时,可怜的丑小鸭没有一个朋友,处处被别的小动物欺负,孩子们又被它的可怜处境所担心;在观看“寒号鸟”时,寒号鸟屡次拒绝伙伴的忠言劝阻、它们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更让孩子们着急……总之,当这些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出现在舞台上时,无不感动着孩子们,将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引到故事中,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引发幼儿大胆去说、去表演、去记录等等,调动孩子的参与兴趣。

二、在复述、情景表演中,发展幼儿口语表达和语言创造能力;

通过初次感知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复述下来。如复述童话剧“丑小鸭”,我通过家长的记录结果,发现17.2%的幼儿语言丰富,能完整复述故事; 51.7%的幼儿能较完整复述故事;13.7%的幼儿只能用简单语言复述故事;6%的幼儿复述内容与原故事内容有较大差别;6%的幼儿能想象的复述故事。通过复述故事,可以体现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程度、语言表达如何等情况,帮助教师更有效的针对幼儿口语发展情况开展教学。

情景表演中体现了幼儿对故事内容的语言再创造,幼儿在表演中通过自己的理解,结合故事内容充分展开想象,促进语言表达与创造。如在表演“亡羊补牢”过程中,有的幼儿就会说:“昨晚的风真大啊!把羊圈吹了一个大洞”;“放了一天羊,真累啊”!“这个牧羊人真懒啊,我又可以吃羊啦”等,这些都是幼儿在表演中的语言再创造。除了童话剧内容,我还结合大班幼儿阅读教材“幼儿园”中的小剧场栏目,引导幼儿在班级的小剧场里多次进行情景表演,提高幼儿的语言创编能力和表演欲望。总之,通过情景表演,幼儿对角色的反串,加深了对各种人物角色的特征和心理的体验,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表演故事“追呀追”)         (表演故事“奇怪的邻居”)

三、结合提问、讨论、图标演示等多种方法,提高幼儿阅读理解能力。如:在故事寒号鸟中,大家通过集体讨论了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都有哪些小动物劝过寒号鸟?寒号鸟的态度如何?如果总是得过且过,最终会是什么下场等,通过了解这些因素,幼儿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故事进行讲述,使故事基本完整,完整的讲述对理解故事内容及发展情节、思路又有很大的帮助。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幼儿了解故事中的道理和教育意义,体现作品的中心思想。这是幼儿对故事的再次理解过程。

图标的提示,使幼儿对故事的发生顺序有了较深的理解和记忆,能够比较清楚的理清故事的脉络,效果比较显著。如在故事“不一样的生日会”中,老师将故事的内容按发生顺序,以文字图标的形式展示给幼儿,这样,幼儿对故事的脉络就很清晰,主人公卡卡先后请了哪些小动物做客、它的心理从刚开始到后来又有什么变化等等,幼儿一目了然,加深了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所以在表演时语言就很连贯,故事内容也很完整。

四、通过阅读原著、记录法实现口语表达向书面语言的过度;

如我们在欣赏了故事“亡羊补牢”的原著后,以这种形式,帮助幼儿全面了解故事,同时,也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感知书面语的精练和规范,引导幼儿发现书面语与口语表达的不同,为幼儿学习书面语做准备。

阅读原著后,再引导幼儿制作小书。制作小书是一次综合性的表现,它包括幼儿的绘画、文字记录和表达、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等,幼儿对这种形式非常感兴趣。在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即使一些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也能通过最简单的方式表现故事的中心思想。如有的小朋友,只能根据简单的人物、花草、小动物等表现故事内容,但是他们的故事内容基本完整,有书面语的表达,且语言表达比较准确。

在记录活动中,幼儿的书写兴趣始终很浓厚,能力也明显增强,由原来的只会用简单图画记录到现在可以全部用文字记录,有的幼儿还结合拼音、图标记录,记录篇幅也由以前的一句话到一个故事,记录内容会用“如果……就”、“有……还有”等句式造句,部分幼儿会合理使用省略号。

(幼儿自制的小书)

    

五、学会有感情的朗读儿歌、故事等;

这些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通常我们听到孩子自己读故事或诗歌时,经常会出现拖腔、唱词的情况。在表演小剧场时,这种现象就很突出。如我们在表演故事“奇怪的邻居”时,有的孩子把一句话拖得老长,本来几秒钟就能说完的话孩子就会说一分钟,时间一长,底下的孩子很快就会失去耐心,这样的语言也不会吸引孩子。于是我请孩子听听老师表演时的语气,再自己体会一下,引导幼儿明白了着急时人的语气是急促的、简短的;伤心时人的语气是缓慢的、低沉的;高兴时人的语气是高亢的、明亮的……再请孩子欣赏一下有感情的表演、说话时的效果,让幼儿明白了有感情的表演、带着语气说话的表演才会吸引观众,感动观众、才会让大家喜欢。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幼儿各方面发展都有一定的进步:

1、          阅读和书写兴趣明显增强。在阅读自己制作的小书时,

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对别人讲述自己的小书,彼此交换,互相交流,显示出浓烈的阅读氛围。书写方面,除了记录观看的童话剧内容,我还组织幼儿自己记录了“仿编诗歌——春天的秘密、快乐的春游、我爱地球、送给山区小朋友的礼物、五一见闻等活动,引导幼儿用各种形式,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记录下来,提高了幼儿书写能力和记录兴趣。

1、   语言表达方面;

大班上学期幼儿复述故事时,容易出现“东说一句、西扯一句”的现象,讲述的内容篇幅很长,但不能说明故事重点。现在大部分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叙说语言连贯性较好,表达非常有条理性,先发生了什么,又发生了什么,最后怎么样等,幼儿基本都表述得很清楚,并注意运用书面语。

2、   对故事的理解能力增强;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分享讨论、情景表演、记录讲述等活动的开展,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能力明显增强,能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正确回答,对故事发生顺序了解清楚,并对故事的主要人物作出评价。

3、能感受语言的优美,初步学习有感情的讲述;

大班幼儿已有了初步的审美观,他们明白什么样的语言是优美的、什么样的语气表达可以吸引人,只是孩子们还没有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如在我们表演“奇怪的邻居”时,党浩铭小朋友在表演时不但声音响亮,还特别注意了人物说话的语气,这样就很吸引大家。通过这个小小的插曲,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表达,效果是不一样的。不仅如此,孩子们除了在汉语表演中注意语言表达的效果,在英语中也是如此,促进了幼儿阅读的兴趣。

通过早期阅读的开展,增强了幼儿互相交流的欲望,阅读和读写的兴趣,也增强了幼儿的成就感。但是因为每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家庭环境及生活背景的关系,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活动中幼儿语言创造力表现一般,大部分幼儿习惯死记硬背书里的语言,自己发挥想象的空间就比较狭窄;教师对活动内容还应采取多种手段,全面开发每个幼儿的最高潜能,这些还需要老师不断实践,总结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方法,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和语言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