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文章的结构分析及解题策略

(2015-10-14 13:07:21)
标签:

教育

分类: 英语博学

一、掌握文章的组织结构

文章和段落在长度上有明显不同,但是在结构上是非常相似的。段落通常由一个主题句引出,接着是一系列说明主题句的细节,最后是结尾句。同样,文章是由篇首段、主体段和结论段三部分组成。引言段揭示主题,正文部分对主题分点阐述,结论段对全文归纳总结。同时,无论文章还是段落都要遵循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可以说,文章是段落的扩展,段落是文章的缩影。

1.篇首段目的在于揭示主题,也就是说,引出文中要讨论的核心问题,从而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通常,篇首段由引语句和中心思想句两部分组成。前者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使读者对文章要讨论的问题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后者向读者交待该文的主题或写作目的。总之,篇首段的作用就是使读者顺利地进入正文。

2.主体段一般由若干段落组成,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对文章的主题展开讨论。各段阐述的内容必须与主题一致,有助于说明中心思想,但是只涉及主题的一个方面。

3.结尾段概括全文的内容,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它往往使用不同的话重新阐述中心思想,从而与篇首段相呼应。

二、掌握段落的组织与发展方式

(一)段落的组织结构

段落是若干相关句子围绕一个中心思想或为表达一个统一的主题而组合在一起的写作单位。一般而言,段落结构的组织有如下四种方式:

1.演绎型(general-specific):即段落开头先给一个General statements,之后为Specific sentences。这种段落组织模式最为常见,而且多应用于说明、解释类主题结构的文章中。

2.匹配型(matching):段落的发展主线为两种事物之间的类比,可以是两种事物各自优缺点的一一对应,也可以是先介绍完一个事物,再接着介绍另一个事物。这种结构多用于比较类主题结构的文章中。

3.假设—真实型(hypothetical-real):即作者先提出一种普遍认可或某些人认可的主张和观点,然后进行澄清,说明自己的主张和观点,或者说提出反主张或真实情况。这种组织结构常见于反驳类主题结构的文章中。

4.问题—解决型(problem-solution):首先陈述文章背景(situation),在该背景下问题(problem)提出,然后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法(solution)或对该问题的反应(response),最后评估该方法(evaluation)。该模式常用于科学论文和新闻报道主题结构的文章中。

(二)段落的发展模式

1.等级型发展:即段内句际关系之间存在下定义、比较或对比、归类或列举关系。

2.线型发展: 1)以时间为顺序,常见于记叙文,表示时态的词贯穿主线 2)段落各句之间以因果关系为主线发展。3)以事物或事件的发展过程为主线,多见于说明文。

(三)段落的组成

段落一般由主题句或过渡句、扩展句、细节句组成。主题句是段落的灵魂,是为整篇文章的中心服务的,因此每个段落要么有自己的主题句,要么本身没有主题句,但它是为上文或下文的主题句服务的,以表明文章的大意;过渡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般有顺接关系(对上文内容的继续和发展)和转折关系(表示作者转变叙述或表达角度);扩展句是用具体的事实去扩展、证明或支持前面主题句的句子;细节句的存在形式和扩展句相似,只是它是为后面的主题句服务的。

段落是文章的组成部分,它从某一方面阐述、说明整篇文章的主题。好的段落应清晰地、有条理地、有依据地表述一个中心思想。具体来说,好的段落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1.中心突出

段落中心突出会给读者一目了然的感觉,否则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突出段落中心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主题句。主题句通常置于段落之首,这符合英语的语篇思维特征,先采用主题句开门见山地摆出问题,随之辅以细说。其作用是便于读者迅速把握主题,抓住段落的中心思想。当然,也有段落主题句设在段尾,相当于对上文的总结,考生应该能够辨明。

2.思想上保持一致(unity)

主题句确立后,还要注意说明、解释主题句的内容是否与主题相符。总之,一个段落只能有一个中心,段落中所有内容都必须围绕这一中心展开。

3.内容上连贯(coherence)

连贯的段落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过渡自然,使读者容易跟上作者的思路去理解其意图。

当然,做阅读理解部分时还要考虑段际关系,即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段际关系可能是顺接关系、转折关系、例证关系或对比与对照关系。段际关系的理解是理解过渡句使用的前提条件。还有一种特殊的段际关系,即过渡关系,两个段落之间有一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英语文章的文体结构

通常来说,英语文章在反映客观事物时,由于表达内容的不同,所采用的表达方法也不同。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是经常应用的几种文体表达方式。实际上,在写作过程中,这四种文体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往往融合在一起,交织使用。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一篇文章有时以一种文体为主,穿插运用其他几种文体与之配合。因此,根据文章的写作目的、内容和其主要表达方法,我们也可以相对应地把英语文章的结构大体分为若干的逻辑模式,即若干的文体。一般来说英语文章有以下四种文体:

1.叙述文(Narration)

叙述文是写人、叙事、绘景和状物的一种文体。叙述常与描述和议论等文体综合使用。叙述可以分为两种:(1)事实叙述(factual narration), 即写纪实性的真人和真事。如新闻报道、报告文学、回忆录、传记等;(2)想像叙述(imaginative narration),如小说、戏剧、故事、寓言等。

2.描写文(Description)

描写文是对人物、事件及环境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景色描写等。以描写为主的文体可以单独成文、成章或成篇。描写也多与叙述文体和说明文体等综合使用。描写也可以分为两种:(1)客观描写(objective description)(2)主观描写(subjective description)

3.说明文(Exposition)

说明文是解释某一事物、事由或过程等的文章。其含义是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主要用于说明、介绍、解释某些原理、概念、现象等。说明文可以分为两种:(1)事物说明文(object exposition)(2)事理说明文(reach exposition)。说明文既可以用简单的说明独立成篇,也可以和议论、记叙、描写结合写成复杂的文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主要有:(1)定义说明法(exposition in definition)(2)分类说明法(exposition in classifying)(3)举例说明法(exposition with examples)(4)比较说明法(exposition by comparison)

4.议论文(Argumentation)

议论文是作者就某个话题、某个问题或某个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议论、分析、说明和论证,以此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体。议论文要通过充分的论证来影响读者的认知活动,并说服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社论、评论、书评、杂文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模式1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可以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或者先阐述他人的观点然后揭示自己与之相左的观点;第二部分:层层递进地进行分析,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非常强,每一段的论述都之前一段为依据,这些段落经常以moreover, further, furthermore, besides, in addition 等词语或者词组开头;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模式2第一部分:开头提出一个概念、一个中心思想或者一种现象;第二部分:围绕着这个概念、中心思想或者现象,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释说明,这种文章比较容易定位其主旨;第三部分:对文章进行总结,并再一次对该概念、中心思想进行阐述,或对相关现象进行说明。

模式3第一部分:提出问题,该问题涵盖了两个方面(或者更多);第二部分:分别对这两(或更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其中包含了对以上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概括。

模式4第一部分:提出一个现存的需要解决问题;第二部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存在的因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作者可能提到几个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之后作者自己认可的那种方案才是文章的重点和主题第三部分:对问题进行总结说明并进一步强调作者支持的那种解决办法。

模式5第一部分:把开头分为两段,第一段不直接进入要论述的问题和作者的观点,而是通过一个引子展开,或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交待一些背景知识,到了第二段才正式提出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考生要避免直接去第一段找主旨,而是要通过阅读全文正确地定位主题所在段落;第二部分: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论述;第三部分:得出结论,总结全文。

模式6、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作者将要对该问题的存在进行指责和批判;第二部分:从各个方面或者各个层次对问题进行反驳;第三部分:指出问题存在根本原因、可能带来的后果、相应的改进措施、或者正确的看法和观点等。

何林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