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六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能完全一致,并且经常变化,教师的责任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教学计划的进度,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以便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又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水平上,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然而,学生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就不可能适应以上两个方面的全部需要,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弄清楚什么是阅读,阅读包括哪些内容。一般来说,阅读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认读部分,包括字音、字形、字义、词组、磁联词、标点、修辞和句式等,这是阅读的基本层次,只有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进一步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各个脉络;另一个是理解部分,包括句段、篇章、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阅读的目的是理解,而绝不是孤立地认识几个字、词或认识几个人物。如果把阅读仅仅停留于认识的阶段,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更不能领略文章的精彩之处。
因此,阅读文章必须经过熟读深思,心领神会,把文章中可供利用的精华,很自然地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能指出文章的是非。只有这样,学生在阅读中领会到文章的精微奥妙之处,才能获得内心的喜悦,把阅读文章当成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享受。例如,阅读一篇记叙文。首先要掌握记叙文的有关知识,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人称,记叙中的描写等,特别是记叙线索。线索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它把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阅读时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并沿着它一步步弄清各个段落、层次,直到全篇的思想内容。这是阅读一篇记叙文的基本方法。当然阅读是个充满感情色彩的思维活动,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角度,侧重点不完全相同,感受也有差异,但是我们都应该遵循阅读理解的一般规律,达到阅读的理解要求,即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特点,由认读理解,到完全消化,这是阅读的必走之路。
只有每一位学生做到持之以恒,不懈地把阅读当作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王晓燕
2012年10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