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高段集体备课3

(2022-06-07 14:13:01)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万全镇湖岭小学      

 

项目名称

中段语文集体备课

项目负责人

潘香娟

活动时间

14

活动地点

会议室

活动主题

集体备课海上日出

  

潘香娟

参加对象

王良燕、马玉珊、蔡森森

申请学时

主讲2 成员1

活动内容

及进程

海上日出》初稿

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是巴金写的一篇散文。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之一,具有世界影响。他创作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蜚声中外。此外,他还写出大量的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童话、散文、特写、报告文学、回忆录,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名著。由于贡献卓越,他先后获得意大利的“但丁国际奖”和法国的荣誉勋章,接受了香港中文大学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他在九十华诞之际,荣获意大利蒙得罗国际文学特别奖。
  1927年1月15日早晨,巴金同几位有志青年从上海黄浦江乘“昂热号”邮船赴法留学,2月20日到达巴黎,历时35天。在漫长的旅途中,巴金常清晨起身凭栏观看日出。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红日喷薄而出,光芒万丈。面对大自然奇丽的景观,联想到国家和民族的不幸遭遇,巴金激动不已。他将旅途所见所闻所感记了下来寄给两个哥哥看。后来,他把这些文稿整理成《海行杂记》,共39篇,《海上日出》是其中的第23篇。
  巴金在《海上日出》中,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勾画出一幅隽永绮丽、博大壮阔的画卷,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和对光明前程渴求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学手段:借助图片、投影、电脑等辅助教学。

一、复习二、三自然段。
   快速阅读课文,说说二、三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讲读四、五自然段。
   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图,指导观察:注意观察天上的云,太阳在什么地方,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什么变化。观察后说说。 
   云薄时的日出是怎样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这一段讲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云厚时的日出又是怎样的?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理解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的景象,还有太阳从云里出来后,太阳、云和海水呈现的景象。学生看看、读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三、出示练习: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填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换词比较“镶”“透”“染”,说说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朗读四、五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四、讲读第六自然段。
   自由读,理解“奇观”的意思。
   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使这种思想感情更加强烈。)
   练习朗读全文,试着背诵课文。
   指导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五、总结: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背诵课文。
   听写生字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书面造句。
   做一课一练。

修改后教案: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已初步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和文中的词语,查找了巴金的资料,对《海行杂记》有了了解。多数学生去海边看过日出,对这篇课文觉得很亲切,很有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练习给课文段落加小标题。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海上日出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海上日出》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75页,快速地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读课文)
   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
   (表扬学生读书认真,说得很好。)能不能把你说的这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读第3自然段)
  2、通过他的读,你了解到了什么?(生:我从他的读中感受到晴天时海上日出的情景。)
   文中还有哪个自然段也写了晴天日出时的情景,自己找一找,读一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学生读第2自然段)
  3、你读书很认真,这两个自然段是写晴天时海上日出的。请你们把这两个自然段一起默读一遍,把描写太阳升起来时的动作,颜色变化的词找出来,做个标注,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及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能按课文的顺序进行学习。)
   下面我们来汇报学习的情况。
  (1)我们在汇报时,尽量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来说。
    学生汇报:
   我喜欢写太阳快升起来的情景,“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转眼间”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加强”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变化。
   我想说说作者为什么目不转睛地望着,作者天天看日出,知道这时候太阳马上要出来了。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好,觉得太阳特别可爱。
    师:你能读出太阳的可爱吗?(学生读句子。评议。)
    我有个问题,为什么用“果然”一词,不用行不行?(大家讨论、争议,各抒己见。)
    师归纳:“果然”一词用得很合适,它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说知道太阳要从那里出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师:同学们很用心地读了课文,才有这些见解。我们继续往下看,太阳是怎样一点一点升起来的。
   “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冲破了”“跳出了”这些词语很形象,把太阳拟人化了。板书:负着重荷一步一步跳出海面
    师:你来读读这几句话吧!(课件:图片)
    师:怎样读好太阳升起来的这段话呢?同桌互相说说哪些词语要读得抑扬顿挫,试着读一读。(同桌互相读)指导读。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这句话写太阳升起来了,“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写出了太阳的强光。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正是天晴时海上日出的景色。我们刚才用了在文中找重点词句体会的方式学习了课文。当太阳走进云堆里时又是什么情景呢?继续往下看。请大家自己默读第4、5自然段。用概括的词把这两段话的内容说出来。
    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学生发言。(1)走进云堆。(2)冲出重围。
    (板书:走进云堆冲出重围)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2)体会“这不正是伟大的奇观吗?”
   4、读全文,听音乐。
   5、这样一篇语言精美的文章我们学完了,巴金的作品还有很多,同学们课下去读一读。
  板书:        海上日出
         负着重荷    走进云堆
     晴天时 一步一步         有云时
         跳出海面    冲出重围

 

活动反思

与建议

潘香娟:本课的设计层次清楚。以学生为主体,安排了教学环节。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重点是体会作者在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的日出景色。文章语句优美,是学生朗读、体会、积累的好资料。

王良燕:学习课文时,老师安排学生自学(体会、朗读语句),主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蔡森森:这节课以学生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马玉珊:本课在教学时,虽然注重培养学生感悟语言,但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语文课更有趣些。

马玉珊:朗读指导有层次性,可以顺势让学生熟读成诵。

潘香娟: 的确,作业本的题目刚好可以检测学生自学情况,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钟远宽

 

 

 

 

 

 2021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高段集体备课3


2021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高段集体备课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