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蜀相》教案

(2015-12-08 23:55:56)
标签:

杂谈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  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他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 一位用他的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灵的诗中圣哲他是仁爱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辉煌唐诗队伍的领军人物,他是目光敏锐烛照黑暗的孤独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壮志难酬的执著的斗士他是谁?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他

二、知人论世:(学生展示课前预习, 教师适时补充强调)

作者简介

杜甫,字  ,诗中常自称     ,晚年曾做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部,所以后人又称他为      其作品完整地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     他本人也被称为    他的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    高峰,他写过两组著名的诗歌:《三吏》、《三别》

(子美,少陵野老,杜工部,诗史,诗圣,现实主义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         诗人,字     ,号       居士,其诗风豪放飘逸,清新自然,素有       之称,杜甫称赞李白:“         ,诗成泣鬼神”               

(浪漫主义,太白,青莲,诗仙,笔落惊风雨)

李白杜甫合称“李杜”

杜甫的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

1、三十五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时期

2、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载长安的困守时期当权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做宰相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屈辱的生活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3、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陷贼与为官时期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曾被乱贼所劫,脱贼后,他被任为左拾遗,这是一个从八品、却又很接近皇帝的谏官就在作谏官的头一个月,上疏时不料触怒肃宗,几受刑戮从此他屡遭贬斥,但也因而更加接触人民生活

4、此后杜甫弃官,在四川漂泊了八、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最后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在文学史上的成就是把现实主义推向高峰

《蜀相》是一首七律,是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杜甫寓居成都游诸葛武侯祠时所作全诗对诸葛亮献身于国家统一大业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敬佩和悼惜

三、诵读感知,觅得诗心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代诗文,尤其要重视诵读下面我们把这首诗齐读一遍,希望大家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 X一X X一X一X 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2、纠正字音           3、集体再次齐读
4、把握诗歌情感基调——悲凉、伤感(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5、请班里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来读一读(同学们推荐)
6、诗言志我们读诗,要学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
“寻”字因为作者表达的是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泪”字因为全诗表达的是作者的惋惜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
7、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的正是这两种情感: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对他和像他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

四、涵咏字句,品出诗味

(一)、谈谈对题目的理解?谈谈标题改为“诸葛祠”好不好?  

    “蜀相”就是诸葛亮公元221年,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刘备在四川成都立国称帝,历史上称为蜀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所以杜甫称诸葛为“蜀相”

不好本诗表达的感情是对诸葛亮的敬仰而不是诸葛祠全诗着眼点在诸葛亮这个人不在诸葛祠这个地如果用诸葛祠就偏了

(许多专家是这样理解的不过老师有不同的意见,提出来供大家参考以地或物的名称作题而其意在人的诗篇也不是没有,杜甫咏叹诸葛亮的作品中,《咏怀古迹》(其五)和《八阵图》就是,这样命题好像也没有偏离诗歌的主旨我认为,这样命题杜甫的切入点是诸葛亮的政治身份,杜甫当时身处乱世,渴望有圣君贤相来匡扶摇摇欲坠大唐江山的处境再说,“做贤相”是杜甫的志向,可惜自己报国无门,功业未就,所以选此角度能抒发郁闷和隐痛这个视角,诗末"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惜痛表现得极为切肤:圣主良相,如果千载难逢的一对绝配,仍然没有能够成就兴兴复汉室之大业,可知天道弄人,后世怀才不遇者之伤痛,又深了一层)

揣摩词句研读景情关系

(二)、全诗八句四联,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前两联,即首联和颔联):写谒武侯庙之所见

1、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写起,有何用意?“柏森森”用在诗中有何深意?
    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

“柏森森”一词,“森森”是高大茂密的意思一是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追奉先人;二是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锦官城”是成才的别称因织锦业发达,汉朝曾设有锦官来管理,所以后来又把成都称为锦官城)

2、第二联中“自”、 “空”如何理解?

答:第二联写祠中之景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感叹“自”与“空”使句意相反相成写出祠中凄凉,冷落的景象和气氛,渗透着作者瞻仰祠堂时无比感伤的内心感受寓情于景,耐人深思

第二部分(后两联,即颈联和尾联):写谒武侯庙之所感,,是主旨所在

3、颔联上半句何以写刘备三顾茅庐?是否走题?

解答:这上句实为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对诸葛亮一生功业的最精辟的概括,赞扬他鞠躬尽瘁、忠心耿耿的的精神是正面描写两句是工整的对偶句

4、尾联“英雄”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

英雄指像诸葛亮一样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杜甫自己,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因为许多人与诸葛亮的经历相似,也壮志未酬,他们甚至还不如诸葛亮,如杜甫,尽管想当贤相,却不得重用,只有仰慕别人的份,因此必然会“泪满襟”

5、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6、总结

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

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课题:《蜀相》同不检测

1、下面对于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映阶碧草自春色(映:映照)      B.隔叶黄鹂空好音(好:美妙)
C.出师未捷身先死(捷:快速)        D.长使英雄泪满襟(长:长久) 

2、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4、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5、颔联能否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不能“碧草春色”“黄鹂好音”不算荒凉之境,应该是春意盎然的景象,这也可以表达作者的心情因为景虽好,但作者无心欣赏用“尽”“皆”传达的是兴奋的高兴的心情这是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

(在士大夫的潜意识里,芳草本为贤者设,赞歌只为英雄唱,红花绿叶,芳草美人,方相得益彰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对眼前景,思祠中人,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所以,诗人才有“自”“空”二字的深沉感慨这种写法古诗中很多,如唐代诗人李华《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它们都能取得同样的表达效果 )

6、颈联中“两朝”指的是哪两代?写刘备是为了什么?

刘备、刘禅两代

写刘备是为了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

7、本诗的主旨句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功业未就,抒发了自己的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

8、高考拓展——分析诗眼题型

(一)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2、某个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二)答题步骤

1、解释这个字     2、解释这句话将关键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或想象,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字句、描摹图景,以品味炼字的精妙3、答手法如果有技法,必需答出用了什么手法  4、答思想感情结合主旨谈这句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两句话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试作简要分析

(提示:1、解释字     2、解释话3、答手法4、答思想感情)

答:诗眼是自和空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这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作者寓情于景,表现了心中的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

9、语言运用:

依照上下句,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整段文字内容完整,句式一致。
那些具有崇高的人格美的古典诗文,长期熏陶着人们的精神品格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深情,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豁达和自信。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无不深深打动着我们的心,使我们的精神得到陶冶。

10、默写杜甫的《蜀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