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运用鼓励
(2023-09-12 14:39:35)很多人对于“鼓励”持怀疑的态度,包括我家先生在内,他认为那样会惯坏孩子,他信奉的格言是“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他认为对于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不能娇纵。
但是,我们知道,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丧失了信心的孩子,鼓励是帮助孩子做好的方法。文中提到的鼓励不仅仅局限于平常人们所说的“你真棒!”诸如此类的空洞的夸奖。鼓励需要相互尊重:1.对你自己和他人能力的信任。2.对别人的观点以及你自己的观点的兴趣。3.承担起你对问题所应负责任的意愿。
在《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中,小豆豆是一个被老师退学的孩子,但在巴学园,小林校长认真地倾听小豆豆长达4个小时的说话,每次见到小豆豆都会微笑地说:“真是一个好孩子啊!”小林校长的鼓励使小豆豆也一直确信自己就是一个好孩子,最终小豆豆成长为一名著名的作家和著名的节目主持人。
在家中,小女有时吃饭前懒得去洗手,我鼓励她说:“苗苗是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自己会洗手啊!”听罢,她马上就跑到卫生间去洗手了。
通过鼓励,孩子力求让自己做的更好;运用鼓励,我们也希望孩子可以走向最好,但有时,追求完美的思想作祟,又会把我们抛入人性的深渊。今天是正月初四,儿子的寒假作业在年前就已完成,昨天,他又重新修改了假期计划,计划余下的这段时间,上午复习上册的内容,下午预习下册的内容。但今天完成得并不好,至到下午四点,他仅仅完成了一张英语试卷。我拿来检查,心里担心他不认真,果然,发现错误百出,心中不免怒火上升,批评了他做作业不认真。儿子不服,说:“这本来就不是假期作业,早知这样,真不该假期作业写这么快。”听他一番争辩,心中更生气了。埋怨他不追求上进,不会自加压力,不愿精益求精。儿子听了我的罗嗦,干脆拿起乒乓球打了起来。越看越生气,但同时我想起了“积极的暂停”,此时我与孩子都需要冷静,现在的大脑早已不是理性的状态。“出去走走吧!”我提议。我带着两个孩子去广场放风筝,看着风筝高高飘在天空,两个孩子玩得很开心,同时,我浮躁的心情也趋于平静。回家,我在厨房刚做好晚饭,儿子走过来对我说:“妈,我又做了半张卷子。”“很好啊!”我马上微笑着夸奖了他,“孩子,你的假期作业已经做完了,可你又继续做卷子进行复习,这是为什么呢?”我微笑着望着他,儿子没有说话,我接着说:“我知道,因为你是一个积极求上进的孩子,你想让自己做得更好一些。只是呢,在面对玩耍和学习时,缺乏一点点勇气,该怎么办呢?自己想想好吗?下午妈妈很生气,态度不好,向你道歉。”儿子望着我,甜甜地笑了。晚上吃完饭,又抢着刷碗、擦桌子。
想想今天这一天,中午和晚上都是儿子刷的碗,连餐桌都擦得干干净净的。客厅一有凌乱的地方,儿子马上收拾干净。在广场上,照顾妹妹,和妹妹一起放风筝两个人玩得多开心啊!今天的苛责缘于我那追求完美的心。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做得更好,以挑剔的眼光放大孩子那15%的缺点,而存在于孩子身上的那85%的优点却视而不见,这样的心态让自己和孩子的心情都极度糟糕。孩子真的不是很完美,但如果我们把85%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认可并鼓励积极的方面,消极方面就会很快消失,而积极方面就会增长到100%,因为这是我们所看到的全部。“当你关注积极方面时,对你自己和别人都是令人鼓舞的。”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