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学生观
(2013-06-24 09:25:48)
标签:
杂谈 |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在实施新课程中,学生是核心,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的老师需要主动地、自觉地抛弃传统的师生观,而建立一种积极地、有效地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去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具体说来,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学生当做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我们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机器,对于学生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但从来不考虑学生的要求,是将学生看作机器,而不是看作为一个人。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首先要将学生看作学生,看作为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培养自己的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学生要以学为主,这种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而不是教师的强行灌输。只有“把学生当做学生”,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义不容辞地对学生施以“引导”、“指导”、“诱导”、“辅导”、“教导”乃至“训导”才有可能“导”出新课程的成功。
二、把学生当作朋友。
教师要敢于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不再强调“学生必须服从教师”,而要坚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作朋友,意味着要和学生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人生观、世界观,要对学生平等和信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朋友,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之在平等的地位、民主的氛围中自觉自愿地、乐此不疲地参与教育过程以及教育活动。
三、把学生当做老师。
所谓“三人行,必有吾师”,跟两个学生走,也不例外。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老师与学生也一样,其实我们可以向学生学习的东西真的很多,尤其现在时代发展很快,我们的一些思想、行为、技能难免落伍,向学生学习也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能不能俯下身子来,做学生的学生,这是一个态度问题,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
四、把学生当做同学。
新课程、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全新的面貌,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学生固然需要教师的教学与引导,但教师也同样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培训与指导(其实,一些教师平时所依据的《教学参考书》、《教案设计》等等,均如同一位“不说话的老师”)。这在某种意义上,便让教师与学生具有了相同之处。因此,我们教师可把学生当做同学,主动地与学生密切合作,共同探究,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对话环境,教师与学生在一起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彼此交流、互相沟通及坦诚的碰撞中,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学习上的好伙伴”。
第五,把学生当作儿童。
首先,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人就要受到最起码的尊重(其实猫猫狗狗、花花草草何尝不应该受到尊重,尊重的最高境界就是尊重自然),这种尊重是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的,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把我们的“师道尊严”往旁边放一放。我们教育最根本的关注应是生命的发展,我们以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为前提,关注全体生命的发展,关注生命的全面发展,关注生命的可持续发展、个性化发展以及主体性发展。(详见《素质教育的根本关注——生命发展》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观念,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从而和学生在新课程下一起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