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更要“授之以渔”
http://s1/mw690/002k5d63gy6MXBPRFle70&690
(图片来自网络)
“不要拿着你的车去外面玩啦,小朋友会要你的。”这是明奶奶经常对小明说的话,起因在于小明出去和小朋友玩,喜欢拿个小车出去,且往往小车被小朋友抢去,小明大哭一场。于是再出去,奶奶就告诉他不要拿着小车出去以防别人抢而哭泣。
其实,像小明奶奶告诫孩子的现象并不少见。大人往往出于保护的心理,不愿意孩子受到伤害,往往直接来告诉孩子不要怎么去做,而不是“授之予渔”给予建议让孩子去摸索去做,无形中就造就了孩子在遇事的时候不知如何去解决,只有靠哭、求助于大人来解决,孩子的自主、独立能力大打折扣。
在孩子的教育中,往往隔代教育占多数,父母要上班,一周中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是爷爷奶奶。白天爷爷奶奶带,晚上自己带,可真正晚上与孩子接触、教育的时间太少,往往抵不过白天爷爷奶奶的教育理念的颠覆。像上面的一幕我会这样教孩子,别人抢你的玩具,一是你要大声说:这是我的玩具,不经过我同意不许抢;二是别抢,咱们一起玩;三是实在抵不住小朋友抢,就说先给你玩一会吧,一会你再给我;四是咱们换着玩具玩吧;五是,小朋友太强悍,就直接对他的家长说,我不想给他玩,不要让他抢……总之要告诉孩子办法,“授之予渔”,最起码要让孩子知道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去处理,而不是一味地去充当孩子的保护者。
“授之予渔”后,就不要去干涉孩子,哪怕孩子一时受了欺负,只要不是太严重,任由孩子去解决,在磕磕绊绊、摔摔打打中,孩子自会摸索出一套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隔代教育中,老人经常抱怨,孩子都快3岁了还不会穿衣、吃饭、上厕所等,也在于老人过渡地给予帮忙、帮助,甚至替代孩子来做,帮着穿衣、帮着喂饭、帮着提裤子、褪裤子等,没有给予引导和教导孩子要如何孩子去做,去体检,甚至把孩子去尝试的念头也给给打掉了,就这样在被娇惯、被纵容的环境中,孩子品尝着“授予的鱼”而慢慢地丧失了各种本该自己去体验的技能,无法真正掌握到“渔”,也就无法真正地成长起来,无法学会本该某个年龄段应该掌握的某种技能,反而有了依赖的心理,内心也无法真正地长大。
隔代教育中,在授予孩子“鱼”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授予以“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