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落教学策略与方法(一)(转发)
(2011-12-08 13:38:1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反思大家说 |
段落教学策略与方法(一)
从《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要求来看,段落教学是中段三四年级阅读的重点,是由词句教学向篇章教学过渡,夯实段落教学,既可以运用和巩固词句教学,又为高年段的篇章教学打下基础,因为篇章教学也要建立在段落教学的基础上。
从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来看,一篇文章是由多个自然段组成的,它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文章中的段与段之间是连贯的,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文章的内线,即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学中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可以很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段落使文章眉目清楚,便于读者阅读、理解,给读者回味的余地,教学中引导学生很好地阅读段落,掌握阅读段落的方法,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回味,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一篇文章总有重点段落,它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在文章的表情达意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抓住重点段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每一个段落是句子的集合体,正所谓句不离段,而且每个段落都体现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总分式、因果式、并列式等,段落教学可以学生掌握构段方式,为学生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上下贯通巧妙联系
“上下贯通”指的是教学中要把各段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段与段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样做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感悟课文内容,避免琐碎的分析,也便于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方法有:由果探因巧联系、抓过渡段巧结合、遵循作者的情感线等方法。
【案例】
《掌声》一课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如何理解好上下段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所以教学时,分以下几个步骤引导学生理解上下段之间的联系:
第一步:引导感悟掌声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运用因果的句式,探究鼓掌的原因。
我引导学生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第一次: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第二次: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接着用因果关系的句式,引导同学寻找给英子掌声的真正原因。学生通过读书找到了英子落下残疾的句子(即同学们给予她掌声的原因。):“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从中体会到英子的自卑和伤心。这句中只有“因为”没有“所以”,问学生在这个句子中加“所以”应该加什么地方?根据学生回答完成:“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所以)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学生在加“所以”时,体会到了“不愿意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原因,感受到这个句式是因果关系,也体会出表示原因的句子是写英子身体的残疾,表示结果的句子是英子心理的不健康。
第二步:运用因果的句式,体会段落之间的关系 ,探究句子的内涵,感悟掌声的内涵。
1、我又把所以加在句未: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所以(
引导学生找出英子“不愿意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原因,体会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学生读第一段和第三段,思考填写。完成句子如下:
其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所以(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其二: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所以(上课前,她总是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是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其三: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所以(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默默地、一角、最后一个、早早地、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体会英子的忧伤和自卑,体会出因为同学们同情英子,有一颗关心弱者的爱心,才在英子站定的那一刻,给予她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样,学生通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悟出掌声中蕴含的鼓励,蕴含着爱。
通过因果关系的训练,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自然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那爱的掌声也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里。
第三步:体会英子内心,几次诵读“掌声句子”,深刻感受同学的爱心。
通过因果关系的句子的理解,学生体会到英子内心后,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朗读“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生的爱心,使学生爱的情感螺旋式上升。
由于抓住因果关系的句式,把各段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了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关系,整体感悟了课文内容,并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使学生真正体会了文章的人文内涵,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2、层次朗读
“层次朗读”就是根据段落内容及作者思想情感,引导激发学生由浅入深、层次递进地去读,体现朗读的层次性。这是学习段落的好方法,以读代讲,避免繁琐的分析,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层次朗读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读通读顺,了解学习的段落内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情感读;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提供背景资料,激发情感的地读;创造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们去感受地读;音乐图像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地读等。读是语感生成的基础,有了读的积淀,将来才会有“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的能力。
【案例】
《特殊的葬礼》的第四自然段是这样的:“这条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据说在30千米外,瀑布的巨响还清晰可闻。”这一段描写了昔日大瀑布的雄伟壮观,理解好这一段,可以让学生燃起崇敬之情,为学生学习枯竭的瀑布一段做好铺垫形成对比,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
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读这一段,从整体上感受昔日的瀑布雄伟壮观。我又引导学生抓句抓词来体会大瀑布的雄伟壮观,学生有的从“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体会到瀑布的流量大,看出瀑布的雄伟壮观;有的从“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体会到瀑布的气势大,读出了雄伟壮观;有的从“据说在30千米外,瀑布的巨响还清晰可闻。”体会到瀑布的声音大,感受到了瀑布的雄伟壮观。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出流量之大,气势之大,声音之大,来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这是第一层次的由文悟情的朗读指导。
适时补充大瀑布壮观的录像,补充大瀑布宽度的数字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流量之大、气势之大,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然后再读这一个自然段,这是第二个层次的补充资料拓展空间渲染情景的朗读指导。
当学习完第五自然段的时候,学生感受到了大瀑布给巴西人民带来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引入文章最后一段:“菲格雷特总统用包含深情的语调,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给巴西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骄傲与欢乐……”引导学生像总统一样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再读这一段,这是第三层次联系上下文的情感升华的朗读指导。
就是这样有层次的朗读,雄伟壮观的大瀑布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这一段的教学是通过朗读完成的,体现了“以读代讲”的教育思想。正如哈尔滨市研究院果乃玉教授为我评课时说的那样:“读是学生语感形成的基础,有了读的积淀,将来才会有‘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能力。”
3、抓住要点
文章中的段落都有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这就是这段文本的要点,抓住了段落的要点,就能很好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要点可能是有一句话,如《孔子游春》的第四自然短“水是真君子啊!”;可能是一个词,如《三顾茅庐》中第三次请诸葛亮一段中的“恭恭敬敬”等。我们在教学生就应该引导学生抓住段落的要点,然后辐射全段,紧扣要点学习段落,牵一发而动全身。
【案例】
《孔子游春》中有一段的内容是这样的:“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这一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主要讲孔子借着泗水河中的水教育弟子,让他的学生做一个真君子。如何让学生体会这段文字的内涵,如何引导学生做水一样的真君子是教学的重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围绕核心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升华情感的方法来突出教学重点。
首先,让学生体会“水是真君子啊!”的中君子的意思就是“有道德的人。”接着引导学生细读本段,结合具体的句子谈一谈对“水是真君子”这句话的理解。一个学生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这句可以看出水哺育一切植物、动物和人类,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就像母亲。”由此可见,我指着板书,学生读“水是真君子啊!”又一个学生说:“‘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这句可以看出水不争高低,不挑三拣四,很温顺,很柔和,就像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我接着引导:“这样温和、柔顺,有情有义,水真是——”我指着板书,学生很有情地读:“真君子啊!”另一个学生说:“‘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这句可以看出水不怕困难,不怕险阻,为了志向奔流不止,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应该有志向。”我继续引读,指着板书,学生深情地读:“水是真君子啊!”又一个学生谈:“‘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这句可以看出水荡涤万物,不怕弄脏自己,教育别人感化别人,可见水道德高尚。”我不失时机地说:“水就是这样善施教化,所以——”我指着板书,学生富有激情地读:“水是真君子啊!”学生结合具体的句子并四次读“水是真君子啊!”,对水是真君子有了深刻的理解。接下来开始拓展,知道孔子是在教育弟子们做个真君子。再通过读下文知道子路和颜回懂得了老师的意思,并试图做一个真君子。
我接着拓展:“孔子的学生明白了,你明白了吗?你想做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分别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的感受: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做一个帮助他人的人;做一个影响他人的人等。然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这一段的教学,让学生围绕“水是真君子”这一核心,抓住具体语句感受水具备的道德品质,感受到水真是君子,学生感受到水的高尚品德后,也理解了孔子的用心,学生也被孔子的语言所感染,接着适度拓展,学生受到了教育并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思想得到了升华。这个段落的教学,可以说如剥竹笋,先由文悟情,再动情读文,然后拓展生情,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