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沂源一中高三经验

(2016-09-22 11:36:05)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沂源一中高三经验作者:

 

从扎实到高效

——沂源一中2016届高三语文备课组

2016年沂源一中高考文化课一本上线756人,二本上线1495人,唐嘉祥、杜明浩、任超群三人被北京大学录取。

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研究高考,借助优势资源,高效备考

     荀子在《劝学》中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才能望远。牛顿说:“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考备考研究就是如此。

1、认认真真学习王老师的备考思想,扎扎实实落实王老师的具体指导方法。

王玉强老师是全国知名的高考指导专家,落实王老师的指导,是我们夺取高考成绩优异的法宝。

王老师的博客,就是我们全体老师的“圣经”。课本诗,阅读,《深度教学》《作文有道》是我们任课老师的第一参考书。我们一律采取拿来主义,有些方法指导,直接原文编辑到我们的讲义中。“作文=1+1+1”,深入浅出,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个公式既适合记叙文,也适合议论文,我们把这一思想深入每一个学生。全市统考,王老师和陈老师的范文,老师们逐一点评,让学生熟读成诵。

2、整体谋划,细节把握。

    两天高考,三年备考。高一开始,对现代文学习就不放松。阅读积累,三年一贯制。

    高三开学之初,我们就依据学校的具体计划按排,共同研讨制定了这一学年的整体备考思路及计划安排,把一年的时间划阶段、分层次、定目标、定任务。在备考相应阶段,力求每一步备考都有章可循,按时而动,从而在计划指导下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保证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的有效复习,防止盲目低效。

3、抬头看路,低头拉车,不走弯路。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注重整合高考信息,我们后期强化连贯、得体、文言断句等题型讲析训练,阅读理解重点把握小说,弱化时评类、目标驱动类等新潮文体训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重点研究《考试说明》、高考真题。

借鉴教学杂志高手的研究,领会深透考试说明和高考真题。

    充分领会《考试说明》。我们认为对这个相对稳定的系统作透彻的分析、领会、把握,可以从一定的高度把握高考全局,做到复习点全面、不遗漏、不缺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还可以根据各部分题量及赋分情况合理地分配复习精力,安排时间,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提高复习效率。

我们特别注重研究近五年的高考考题。在高考试题研究上五找:①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②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③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④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⑤对各地调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从众多的典题中,把握高考真谛和命题趋势,明确了备考的方向。再从历年高考试题和各种资料中精选一些典型的题目,整理出一套精要实用的各知识点复习资料,作为复习蓝本,确保复习实效、高效。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研究学生,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备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抓学生落实。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备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以学生为中心。

1、生本意识。

高考的主体是学生,没有生本意识,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老师再苦再累也枉然。

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练。这种方法始终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它忽略了学生的本体地位,其结果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进入高三后,许多学生在接踵而来的各场考试中落入了低谷,挫折、失败困扰了不少学生,这些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压制。

对此,我们语文备课组高扬起了人文关怀的大旗,对关键学生个别辅导,个别谈心。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注重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全面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焦虑心理。

我们的这种生本意识或许是高三备考收到高效的重要原因。

2、系统性精准扶贫。

     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生都画出语文成绩折线图,每一位老师建立全班学生的跟踪档案。针对薄弱学生、重点学生,每一次考试后师生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记录在案,结合以前存在的问题,一起制定整改措施。如此有效解决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问题,做到了系统性精准高效扶贫,提高了优秀率和双线率。

3、检查落实到位。

     我们认为扎扎实实抓学生落实,才能学习高效。落实,除了障眼法都是实法,那就是老师下工夫。为了落实课文背诵和字形、成语等基础题,老师们采用让学生逐个默写、听写、提问过关的方法,对于个别差生,也始终不放弃,甚至牺牲课间和周六下午休息时间来帮助他们。每次大型考试后,整理规范满分卷是我们全体学生的必修课。

4、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认为,绝不能单纯地陷入到题山题海中去,而应该利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解题能力例如在专题复习阶段,将各个知识点的讲解复习透,抓实本质规律性的东西,把复习课规划为自主习题课、展示反馈课、总结巩固课三种课型。关键题型,让学生讲解,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通过这样长期不懈的训练,学生自我的动手动脑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研究同行,向身边的高手看齐。

    学校年度考评,高三年级44个学校优秀名额,语文组占有12个,占比远远高于其他学科,这源于团队内部不甘人后的力量。团队和谐,集体才会有力量。

 1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办公室氛围。

每次大型考试后备课组聚餐,增进情感的交流。有自习辅导的晚上,很多时候在办公室集体做饭。经常有人从家里带来吃的供大家分享。

很多时候,我们都经常说,在办公室内时间比在家里面的时间都多,如果心里隔膜,那会是多么差的工作。

在这里,我们始终有一种家庭似的温馨感。大家有什么话都想在这里说说,喜怒哀乐都想在这里发泄,不管正经话还是开玩笑都想在这里发表。一个办公室就像一个家,里面其乐融融,其实这就是幸福,简单而快乐!

2、脑力资源共享。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俗语也说,三个皮匠赶上一个诸葛亮,高效备考需要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每次较大型的考试后,备课组内分析成绩,每人说三条行之有效的做法,两条引以为鉴的不足。经验的交流共享,使我们团队的备考更加高效。  

3、分工明确,合作充分,完成高考各专题精华提炼学案。

作为学科组长,我想就是为了让我们组的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尽可能制造这样的机会,创造这样的平台,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只要你组的老师各个都能充分把他们的才能潜能展示出来,成绩就会水到渠成。

备课组要求每一份学案都要既全面,又典型;既有知识归纳,又有解题指导;每一份练习必须带详细答案。在完成这个工作的过程中,大家形成高度共识,对自己的学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充分展示了我们选题需要的是眼界。我们的这一套学案和练习成为全体学生迎对高考最重要的资料,因为有了这套资料,老师们也有了制胜的信心。

以上是我校的一点经验,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同事继续给予帮助、指导,谢谢大家

 

盛开思想荟萃之花

           ——教师经验方法谈

彭永梅:高三一年仍然坚持让学生阅读文章。让学生拓展视野,写出思考,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分为热点时评、美文欣赏、人物素材三个板块。

    尖子学生,重点辅导。有针对性的编写个性化学案。重点学生一周一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帮助其寻找资料,快速解决问题。

    应试技巧,规范答题,贯穿始终。从细节着手,不放过包括每一个标点符号的书写,不放过每一次练习的纠正,向规范要分数。

    疏导心理,轻松迎战。后期学生压力大,做学生的贴心朋友,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轻松迎战。                                                            

宋作霞:要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学案,习题不发答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老师才插手,不要一切事情都包办。

陈田田: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各专项复习都扎实有序,个人觉得在诗歌鉴赏方面有一点心得,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简单来说,大体有以下几个步骤。

1、充分积累,让学生有基本认识。从高一开始,做一道题整理一道题,整理一道题明白一道题,这样积累大约一年,手头会积累50首左右的例题。

2、专项练习,考点细化,目的性强。从高二开始,分类进行系统讲解。利用高一曾经积累过的诗歌,进行专项训练。练习一个方面就紧抓一个方面,其余一概不管。首先读懂诗歌,把握感情;然后明确手法,分析其作用。

比如,给学生精选已经积累的十首诗歌,课前回顾读熟。第一课时让学生充分研读讨论,找出每首诗的所有情感,交流修改,互相找茬,完善答案。第二课时仍然是利用仍然是利用这十首诗歌,体会上节课找出的感情是如何传达出来的,其他方面一律不管,只是尽可能多的思考有哪些手法,体会这些手法对感情的抒发有什么作用。

3、明确步骤,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 

高二已经将考点全部练习了一遍,高三要强化规范意识,强化步骤。 还是精选学生积累的十首诗歌,根据高考题型有针对性出练习题,练习十个,第二课时再利用这十首诗歌,另出十个针对性练习来巩固。

4、综合训练,能力提升。不断强化练习高考题或模拟题,针对发现的问题继续巩固

于兴江:关于积累,我是这么做的:

用好课前十分钟。自上课铃声想起,少则五分钟,多则十分钟,完全放权给学生。结合近几次的题目训练情况,每天由一个学习小组补充弱项题型,可以是选择题、语用题、甚至是文言小语段,题量适合十分钟内讲解完毕,课下选一个题型题目写在后黑板上,出题小组选出一个组员主讲,其他同学质疑、讨论、补充,全体参与互动,这样大家一起练过的题目,从题型到知识点再到解题思路,学生的掌握效果较好,班级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比重提高到百分之七八十甚至是百分百。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这项活动时,老师要有耐心和细心,不贪多不冒进,放手学生去讲去做,学生说错的地方,老师及时给予指正。所谓积跬步,至千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语文来说,只有课堂上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讲的知识也非常有限,需要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充实自己,这样做不只是可以增加学生的积累,关键是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成就感并以此增强语文学习的信心。另外,能让给学生去做的事尽量让给学生,比如一些默写、作文的批改。有些环节可以放给学生,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狠抓细节。相对于数理化来说,语文更是一项“面子工程”,所以认真规范的书法对于提高语文成绩非常关键。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因此要在平时的书面作业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对书写潦草、态度不端正的同学采取措施以帮助其改正。同时,在平时的练习当中,也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答题规范,做到条理清晰、步骤完整,不至于在细节上失分。

崔现娟:1、夯实基础,注重积累

一卷36分的基础知识题,相当重要。可以说,得选择者得语文。因此,我让学生每人准备好一本基础知识积累本。在平时做练习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以及不少题目的做题方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把这些看得见、抓的住的知识,抓牢,夯实,以提高语文分数。同时,做好定时检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利用阅卷系统进行横向纵向的分析,保证学生落到实处,重点关注A线和B线边缘学生,保证他们次次过关。

2、写作材料的积累,注重课前阅读引领。让阅读成为一种学习习惯,从而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定时定量定内容,先背诵,再检测,提高早读课堂效率。充分利用课前时间,将一些好的语段推荐给同学们,上课做好检查,并引领学生共同分析鉴赏,学习借鉴。要准备好一本素材积累本,让学生每天背诵一个语段,从而提高学生的文采,做好作文素材的积累。

赵元芳:首先老师应该做到:课堂目标清晰,知识储备扎实,落实措施高效。

其次是对学生要求:

1:专题方法持之以恒。例如做文言文的方法和顺序:先要读最后 一小题,了解主要人物、事件、关系和评价;在翻译句子时做到:留、换、补、删、调。这样的方法和步骤每一篇练习都强调

2:课文的方法总结。学习课本除文言文之外还要学习现代文,但在学习的时候一定结合现代文阅读的题目进行相应的方法总结。例如:学习小说《荷花淀》总结小说的题型和解题方法;学习散文《故都的秋》总结散文的题型和解题方法。

3:题目分类积累和训练。例如病句题,把病句按照类型,成分残缺、重复赘余、搭配不当等每天分类型出34小题进行训练。总之高效的落实措施会使不同档次的学生得到提升!

尹洪德:(1)要按照教研室王老师的要求,下大力气抓好学生的书写和卷面。练字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课前5分钟,每日一练都是不错的选择。练字的内容可以结合背诵篇目,一举两得。不要求学生靠体,只要求学生能写得横平竖直,大小适中。三年一个整体,效果不错。(2)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常见题型的答题模式,做到我们虽然不知道高考题,但知道高考题的答案。如小说常考的标题类、句段作用类、理解句子含义类、鉴赏句子类、分析人物形象类,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答题角度,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3)作文方面。人物素材积累就是按照王老师关于的三三制原则进行积累,并常用常新。作文格式方面,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了王老师提供的一模二模下水作文和范文《面对挑错》,熟练掌握了起承转合结构并和递进式作文结构进行了有效衔接。后期重点利用了王老师的《作文有道》,里边的人物素材和名言给了学生莫大的帮助。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