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第二种心态和境界是谦卑。
谦卑的意思是什么呢?是说做管理的人,要学会三个本领,第一是倾听,第二是体察,第三是服务。倾听呢,是了解情况,要用耳朵;体察呢,是要用眼睛观察,此外还要用心;服务就是要行动啦,就是仆人
- 你是领导,但是你要准备去做仆人,仆人式的领导。
现在我们先说倾听。古人讲,下情要上达
-
下面的情况上面应该知道,这就比较好,是“地天泰”啊!周易里有个卦叫泰卦,上面是地,下面是天,地跑到天上面去了,怎么就泰了呢?那是因为地和天能产生交流。地之气重浊下行,天之气轻清上升,地在上,天在下,两股气因为各自的特质,自然而然地就开始运行交流了。如果上面的永远在上面,下面的永远在下面,彼此之间有隔阂、没有交流,就不好,就是否卦,与泰卦刚好相反。那么上面的你怎么能知道下面的情况?你要去听。但是这个听呢,就很有道道了,问题最大了,因为你经常会发现,东边的说东边有理,西边的说西边有理
-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听一定要有定力。因此倾听别人讲话,在生活中、管理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修行。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e3b29b79c362f271516697a485c7b09a.jpg- 领导角色的心态与境界:谦卑" TITLE="《管人管事与管心》 - 领导角色的心态与境界:谦卑" />
在我的管理经验中,下面的人过来跟我讲话,很复杂,我概括为三种情况:第一种,你听一下就可以了,不要太当真;第二种呢,是夹杂了情绪的一些建议和情况;第三种是纯客观地反映给你一些信息,或给你提一些很冷静的建议。
第一种情况对方往往是一种情绪发泄,他只是要你倾听,虽然他可能也说了很多实际的事情。还有一种人,他讲话不带情绪,好像说的都是事情,其实事情下面隐藏的是情绪,你要能辨别、能听出来。如果你的心为这个动了,那就完了,上当了。基本上这种情况你只要听听就行了,在听的过程中不断地安抚他、安慰他,他觉得领导了解了他的苦衷,并且很理解他,得到了抚慰,慢慢地他紧张的情绪就会松弛下来,感到满意,舒服了。只要他舒服了,以后在管理过程中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第二种情况,夹杂了情绪的建议。你不要因为情绪而扔掉他的建议,你得做到无我。寺院的管理实际上是比较容易的,我们的师父有时候跟我说话发牢骚,他们是有什么情绪就是什么情绪,虽然他夹杂了情绪,但是他也有合理的东西。那个情绪有时候就表露为直接对我来的,也有时候是说别人的。直接说我的,他越直接说我越冷静,你要听他说究竟是怎么回事。夹杂了情绪的建议,如果你能倾听,而且采纳他的建议的话,对方会发生一些变化
- 你们可以想象的变化,从此以后彼此就好相处了,当然管理也就不成问题了。
第三种,以那种纯客观、冷静的态度跟你讲的,这就很难得。如果他是一个普通员工,他能客观冷静地向你反映情况,说明什么呢?说明他有公心。人越有公心,看问题越客观。人看问题不客观是因为缺乏公心,有一些私心,有自己的角度和偏执,所以就看不全。如果他是一个普通员工而又有公心,这样的人就是人才了,你要分外注意他,要培养他。有公心的人能承担责任,能为大众服务。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1893844ac44e38e8bf38fc636876781d.jpg- 领导角色的心态与境界:谦卑" TITLE="《管人管事与管心》 - 领导角色的心态与境界:谦卑" />
谦卑的第二项内容是要体察。体察呢,就是换位思考,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管理学里也经常讲,要把自己放到他的位置,因为大家处的位置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关心的焦点不同。作为管理者,往往比较关心宏观的、战略的、全局的东西。下面的人,则比较关心他所在的部门、岗位,以他之所见、从他那个角度出发的得失和利害。所以说你要把自己放下,放到他所在的那个位置,去体会他的感觉。这里要有一点包容、一点理解,心理学有个词叫“同理心”,不要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人,让所有的人都大公无私,这是不可能的。以我们寺院来说,这对我是个很大的挑战,就是你要理解每一个人的需求。有的师父说我要闭关,可是你作为方丈,首先就会想到说:我有很多事没人做呀!你现在就闭关?!看,你马上就跟他对立了,你没有去体察他。有的人说,我要看藏经;有的人你让他去做饭,他说我喜欢看佛殿。他有他的个性、长短,他从他的位置出发,有他的想法,你要体察他。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494749484b45c9b42e4f5957bd891abe.jpg- 领导角色的心态与境界:谦卑" TITLE="《管人管事与管心》 - 领导角色的心态与境界:谦卑" />
谦卑的最后一项内容是服务。这就牵扯到管理的宗旨,管理的宗旨是什么?最终宗旨是为了人、为了众生。人是最重要的,其他外在的事功、功利得失,这不重要。既然是为了人,这就好办了,你就去成就人、去成全他,成人之美。这个服务,在公司里就是你有时候要为他的工作提供种种的方便,因为他的工作是为整个单位、整个集体的。这种方便有时候是工作上的,有时候是生活上的,服务应该是全方位的。一个人有他的社会角色
-
他要工作嘛,他有责任;同时作为自然人,他要吃饭,要睡觉,要上厕所,要生病,要衰老,他有自尊心等等,这些因素都是你要考虑的。你要为他服务,你得体察他各种细微的心理需求,然后再去为他提供方便。
谦卑,做仆人式的领导,体现了你的心量和行动力。有一些人,特别是你下面的一些高端人才,你觉得有培养前途的人才,你更要有意识地去为他服务,去关照他的成长,包容他的缺点,原谅他的过失。有好事要想着他,有难事要替他。当然有些难事你得叫他去做、去锻炼,你在旁边看着。这真的不容易,有时候这个人哪,一有烦恼的时候他就不是他了!所以你永远要接纳,不要因为他有时候偶尔有些情绪呀、有些错误啊,就一下子把他排斥掉了。这些事情我有很多体会,就不细说了。有时候,别人跟你发脾气,你都要接受,你要知道,他跟你发脾气其实是好事,他信任你呀,他觉得你讲道理才跟你发脾气,人家要是不理你,那就危险了
!
那么我个人呢,应该说目前正处于第二个境界——谦卑,这是我现在主修的法门。(待续)
(据2009年3月22日于柏林禅寺指月楼对生活禅高级研修班学员的开示)
摘自《禅心三无》一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