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讲堂第876讲】不分析、不预测,无条件“跟随”,这才是真正的趋势交易!

(2022-06-25 10:26:44)
标签:

财经

股票

分类: 大讲堂

01

当入场后面临回调


右侧入场之后,因为价格已经沿趋势跑了一段,马上就会面临回调。


出现这种情况,正常人的心理发展模式是:


经验不足的人这时就会心惊肉跳,匆忙止损,然后看着价格顺着原来的趋势狂奔而去。这就是"两面挨耳光"。这种情况出现几次,他就会放弃趋势交易,转为抄底摸顶。


稍微有点经验的人:


这时就会想到"扛着",只要挨过黎明前的黑暗,光明就在前方。可是如果碰巧回调变成反转,等到醒悟过来的时候,浮亏已经太大,舍不得止损,又找不到其他解决办法,犹犹豫豫之间,趋势交易变成了"死扛到底"。


02

出场又成了难题


扛过开始的黑暗回调期,价格顺着原来的趋势顺利前行,如何出场又成了难题。


有人会设置固定止盈,100点、200点之类,如果顺利止盈,自然皆大欢喜。然后看着后面狂飙的500点自我安慰:"毕竟已经拿到100(200)点不是?"


如果没有顺利止盈,到了99点,回调了,扛着扛着,反转了,眼看着99点盈利变成亏损,心情从天堂跌入地狱,后面就可能面临失控。


有人不设固定止盈,一心想在最高(低)点出场,就会在不知不觉间陷入抄底摸顶的思路,抄不到顶(底),也会面临浮盈变浮亏的困局。


趋势交易,在我现阶段的理解,应该是一种傻瓜交易,也就是俗话说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设想一下,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一座山,会不会去怀疑自己的眼睛出错?要不要分析,什么条件下是山,什么条件下是水?


正常情况下应该不会。除非是在沙漠、或外星球这种极端环境。


判断趋势也是这样简单。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如何判断趋势,而在于判断趋势之后如何操作。


通常的做法是,判断大趋势,然后等小趋势回调势头将尽,按大趋势入场。


有没有人想过,这种做法的本质还是"抄底摸顶"。因为趋势形成之后入场,通常成本会比较高,这与我前面所说的正常人的心理模式(聪明人买便宜货)相冲突。


趋势交易,本来只需要判断趋势。而按以上做法,实际上是要判断小趋势的顶和底,这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技术面和基本面的诸多因素。


这与我所理解的傻瓜交易,完全背道而驰。


自以为聪明的人,现在可以离开了。

如果愿意做一个快乐的傻瓜,请继续往下看。


真正的趋势交易,不分析、不预测、只跟随。

趋势向上,就地做多。

趋势向下,就地做空。

入场之后趋势反转怎么办?就地跟上。


趋势就象浓雾中的一条小路,可能十米外就看不清楚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你只要能看清楚脚下的路就行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走,一定可以到达目的地。


担心入场之后的回调?如果真正相信趋势,就不会有这样的担心。


随便打开一个日线以上级别的图表,哪一个趋势不会走出几百点或上千点或几千点?与真正的趋势相比,区区几十点回调,值得担心吗?


担心回调演变成反转?跟上就是了。


再重复一遍,


真正的趋势交易,不分析、不预测、只跟随。


"跟随"是无条件的,与你手上有没有单子,或者单子赢利还是亏损,没有任何关系。


担心拿不住单子?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下面的说法可能有些离经叛道。


如果,由于某个条件而进场;


那么,只有当相反的条件出现,才能出场;


否则,就一直持仓。


进场与出场,本质上是一回事,只不过方向相反。


如果想不通这一点,要拿住单子,就成为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想通之后,也就不需要考虑止损或止赢了。因为止损或止赢,只不过是在手单子的出场而已。


以上说的都是理念,具体的操作,我推荐用均线,这是最正统的趋势指标,足够用了,没有必要到处去找圣杯。


03

把一切波动都看成趋势


前面把市场分成单边和盘整,并不意味着要去分析市场。


趋势和盘整,只有在事后才能看出来。所以,我认为,"把一切波动都看成趋势"是非常重要的操作思维,尽管这看起来有些离经叛道。


如果不把一切波动都看成趋势,你就必须要判断,哪些波动是趋势,哪些波动是盘整,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这又会陷入分析行情的迷途。


把一切波动都看成趋势,看起来有些傻,但这样一来,眼前的迷雾就会一扫而空,所有操作都是非常明确的,跟着趋势走就行了。


我再举出浓雾中的小路这个例子,十米外就看不清楚了,小路本身也是弯弯曲曲,甚至有时还是回头路,但脚下的路却是非常清楚的,两边都有护栏,很安全,只要在小路上一步一步向前走,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但非常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


而有些聪明人喜欢走捷径,想从浓雾中穿过去,结果不是掉下悬崖,就是被猛兽吃掉,或者摔得鼻青脸肿,体无完肤。


谢阅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01

当入场后面临回调


右侧入场之后,因为价格已经沿趋势跑了一段,马上就会面临回调。


出现这种情况,正常人的心理发展模式是:


经验不足的人这时就会心惊肉跳,匆忙止损,然后看着价格顺着原来的趋势狂奔而去。这就是"两面挨耳光"。这种情况出现几次,他就会放弃趋势交易,转为抄底摸顶。


稍微有点经验的人:


这时就会想到"扛着",只要挨过黎明前的黑暗,光明就在前方。可是如果碰巧回调变成反转,等到醒悟过来的时候,浮亏已经太大,舍不得止损,又找不到其他解决办法,犹犹豫豫之间,趋势交易变成了"死扛到底"。


02

出场又成了难题


扛过开始的黑暗回调期,价格顺着原来的趋势顺利前行,如何出场又成了难题。


有人会设置固定止盈,100点、200点之类,如果顺利止盈,自然皆大欢喜。然后看着后面狂飙的500点自我安慰:"毕竟已经拿到100(200)点不是?"


如果没有顺利止盈,到了99点,回调了,扛着扛着,反转了,眼看着99点盈利变成亏损,心情从天堂跌入地狱,后面就可能面临失控。


有人不设固定止盈,一心想在最高(低)点出场,就会在不知不觉间陷入抄底摸顶的思路,抄不到顶(底),也会面临浮盈变浮亏的困局。


趋势交易,在我现阶段的理解,应该是一种傻瓜交易,也就是俗话说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设想一下,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一座山,会不会去怀疑自己的眼睛出错?要不要分析,什么条件下是山,什么条件下是水?


正常情况下应该不会。除非是在沙漠、或外星球这种极端环境。


判断趋势也是这样简单。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如何判断趋势,而在于判断趋势之后如何操作。


通常的做法是,判断大趋势,然后等小趋势回调势头将尽,按大趋势入场。


有没有人想过,这种做法的本质还是"抄底摸顶"。因为趋势形成之后入场,通常成本会比较高,这与我前面所说的正常人的心理模式(聪明人买便宜货)相冲突。


趋势交易,本来只需要判断趋势。而按以上做法,实际上是要判断小趋势的顶和底,这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技术面和基本面的诸多因素。


这与我所理解的傻瓜交易,完全背道而驰。


自以为聪明的人,现在可以离开了。

如果愿意做一个快乐的傻瓜,请继续往下看。


真正的趋势交易,不分析、不预测、只跟随。

趋势向上,就地做多。

趋势向下,就地做空。

入场之后趋势反转怎么办?就地跟上。


趋势就象浓雾中的一条小路,可能十米外就看不清楚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你只要能看清楚脚下的路就行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走,一定可以到达目的地。


担心入场之后的回调?如果真正相信趋势,就不会有这样的担心。


随便打开一个日线以上级别的图表,哪一个趋势不会走出几百点或上千点或几千点?与真正的趋势相比,区区几十点回调,值得担心吗?


担心回调演变成反转?跟上就是了。


再重复一遍,


真正的趋势交易,不分析、不预测、只跟随。


"跟随"是无条件的,与你手上有没有单子,或者单子赢利还是亏损,没有任何关系。


担心拿不住单子?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下面的说法可能有些离经叛道。


如果,由于某个条件而进场;


那么,只有当相反的条件出现,才能出场;


否则,就一直持仓。


进场与出场,本质上是一回事,只不过方向相反。


如果想不通这一点,要拿住单子,就成为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想通之后,也就不需要考虑止损或止赢了。因为止损或止赢,只不过是在手单子的出场而已。


以上说的都是理念,具体的操作,我推荐用均线,这是最正统的趋势指标,足够用了,没有必要到处去找圣杯。


03

把一切波动都看成趋势


前面把市场分成单边和盘整,并不意味着要去分析市场。


趋势和盘整,只有在事后才能看出来。所以,我认为,"把一切波动都看成趋势"是非常重要的操作思维,尽管这看起来有些离经叛道。


如果不把一切波动都看成趋势,你就必须要判断,哪些波动是趋势,哪些波动是盘整,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这又会陷入分析行情的迷途。


把一切波动都看成趋势,看起来有些傻,但这样一来,眼前的迷雾就会一扫而空,所有操作都是非常明确的,跟着趋势走就行了。


我再举出浓雾中的小路这个例子,十米外就看不清楚了,小路本身也是弯弯曲曲,甚至有时还是回头路,但脚下的路却是非常清楚的,两边都有护栏,很安全,只要在小路上一步一步向前走,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但非常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


而有些聪明人喜欢走捷径,想从浓雾中穿过去,结果不是掉下悬崖,就是被猛兽吃掉,或者摔得鼻青脸肿,体无完肤。


感谢阅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