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兴里是公园路东部的一条街巷,取“积德兴旺”之意而名。文革时曾改名为“勤建六弄”、“勤建四弄”。另有一说,其得名可能典出荀子《劝学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兴里是福州近代历史建筑较为集中的区域。由南至北,目前尚存的建筑有:
积兴里1-6号 - 龙楼别墅
移动公司8号楼(入口在六一南路移动公司)
移动公司食堂(入口在六一南路移动公司)
积兴里7-8号积兴里9号
积兴里10-13号 - 整庐
积兴里20号 - 积兴山馆(原积兴里20号)
积兴里25号 - 德庐(疑为“德邻”,原巷下路41号)
积兴里26号 - 端庐(原积兴里22-23号)
【有记载但位置未知的】
钦庐(原积兴里16-18号)
乐群山馆(原积兴里2号)
卧云山馆(原积兴里1号)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龙楼别墅位于积兴里1-6号,由福清籍印尼归侨薛氏家族1935-1936年兴建。建筑及院落总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主体建筑长25米,宽15米,高10.2米,为二层砖木结构、具有南洋式风格的近代公寓;建筑四坡顶围城垛式女儿墙,面阔五间。门窗为百叶窗,墙面上原雕刻有花草人物砖雕,文革时被破坏。楼内铺地板。现仍有5户人家居住(大多是薛氏家族后裔),总体保存较好。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积兴里8号是一幢二层砖木结构的西洋式建筑,主人为印尼归侨黄氏。该建筑曾被收做公房,后落实政策,腾退还于黄氏。但建筑疏于维护,目前内部已无人居住。建筑较有特色的是二层的雉堞式女儿墙。建筑仍然受到殖民地柱廊式风格的影响,但一楼柱廊不发券,推测建设年代应在1930年以后。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积兴里9号原为翁氏归侨(福清籍)所有,现为省电力实验研究所职工宿舍。占地面积362平方米,层数3层。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端庐位于积兴里26号,为三层砖木结构、殖民地柱廊式风格近代西式建筑。通过访问现住户得知,端庐原房主为尤金锄。端庐目前为福建师范大学职工宿舍。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