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善成德,谓之大善;守善不移,谓之小善”,飞竹镇有两座以善命名的村落,一座是洋头村的大善自然村,旧名积善,一座是仓前村的守善自然村,俗名小善。这两座村落在宋时都隶属于同乐乡黄重里,元代至明初属黄重上里,明万历年后属重上里,清代分重上里为两铺,二村同属大善铺,民国后重上里改飞竹乡(1994年后改飞竹镇),大善铺也分为洋头村与仓前村,积善村隶洋头,改名大善村,守善村隶仓前,仍沿用旧名。陈显伯(1192~1262年),字立夫、汝仁,号竹所,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初调京簿官,历官至吏部尚书。后加端明殿大学士,进爵长乐郡开国侯,食邑1200户。陈显伯于淳祐间(1241~1252年)出任长汀县令时,曾扩建学舍,拨盐息钱为教育经费,颇得士人称赞。宝祐二年(1254年),太子赵禥封为忠王,陈为讲官,东宫建资善堂时,陈又被选为讲读,忠王称赞:“陈先生循循善诱人”。宝祐四年(1256年)陈为考官,评取文天祥及第第一,谢枋得、陆秀夫皆其所取之士。时以权奸用事,力请归田。开庆元年(1259年)理宗授以宝章直学;景定元年(1260年)召为吏部尚书;景定二年四月命为徽猷阁大学士,陈以足疾为由,均辞不就职。回乡后,构松亭书院于沈尉桥之北,设四斋,置廪田,延师讲学,费皆己出,罗源之学因而盛极一时,曾培养不少人才。著有《玉堂制稿》。
大善宫坐西北朝东南,平面呈长方形,由门楼、天井、大殿组成,宽14.18米,深18.13米,建筑面积257.08平方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