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自由飞翔
自由飞翔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040
  • 关注人气:2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州古村之吴山村(仓山区盖山镇)

(2015-12-21 18:23:19)
标签:

仓山区盖山镇

吴山村

控鹤林

耕藏祠

分类: 老福州的记忆之仓山长乐

福州古村之吴山村(仓山区盖山镇)

福州古村之吴山村(仓山区盖山镇)


福州古村之吴山村(仓山区盖山镇)        吴山村位于义序机场南侧,东临吴凤村,西邻六凤村和天水村,北邻战备路,南接乌龙江。有控鹤林宗祠、耕藏祠、江山陈支祠、峬山寺等古迹。

        在林姓宗谱中记载,河南林姓在唐代僖宗光启元年(885)随王绪、王潮、王审知等人组织的对伍由河南光州和寿州南渡入闽,行成了“陶江林”“控鹤林”“濂江林”和“后安林”等宗脉。威武军节度副使,拜拱宸控鹤都使林延皓(870—936)在唐朝末年随王审知入闽,后定居吴山,成为控鹤林姓入闽始祖。“耕藏祠“里奉祀着本家灶君控鹤林延皓公像。一个尊为财神的比干公,一个尊为东厨司命定福真君。千余年来,“控鹤林姓”后裔子孙流布于福州、吴山祖地、盘屿、闽候、闽清、连江及东南亚各地。
福州古村之吴山村(仓山区盖山镇)

福州古村之吴山村(仓山区盖山镇)

福州古村之吴山村(仓山区盖山镇)

福州古村之吴山村(仓山区盖山镇)

福州古村之吴山村(仓山区盖山镇)

福州古村之吴山村(仓山区盖山镇)

福州古村之吴山村(仓山区盖山镇)
   在吴山幼儿园的边上,有一座气势不凡的祠堂,条石砌基,两侧飞檐,祠墙红砖垒砌,外刷白灰,正中嵌有横额,上写“江山陈支祠”,与众不同的是,匾额的下方,一般宗祠都开有大门,而它却是嵌一扇长方形、棂条呈竖向排列如栅栏的石构漏窗,三角形断面的尖端朝外,造型古朴,沟通内外。在漏窗的两侧开有祠门,拱券门框,左为“入孝”,右为“出悌”,平时都从“入孝”门进出。 

    进入祠堂,是一个小天井,条石铺地,因走的人少,石缝中都长出青草,生机勃勃,绿意喜人。过天井,是戏台,这也与一般祠堂不同,别的祠堂都是一进大门就是戏台或在门与戏台间用插屏门隔一个过道,极少将戏台的背面暴露在外。戏台木构,硬山屋顶,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构架,两侧有二层回廊。过戏台,又是一个天井,也是条石铺地,干净整洁,两侧有过水廊,靠左一侧的墙上立着块石碑,估计曾经历过火灾,石呈黑色,上书“江山陈氏支祠”,两侧落款分别是“新建前后座、重修中座,各子姓缘金列左”、“民国甲寅年巧月吉旦,族长泽福、副族长泽潮仝各理事敬立”,中间都是陈氏子弟的芳名缘金,最多的是“近山公壹佰两、敬支公壹佰两、承铨壹佰两”,最少的是“各一两”的“友前、友祺、自程、乾铿”等人,总计有1500多两,换算成今天的人民币,大约在40万元左右。按碑中记载,陈氏支祠原只有中座,民国三年(1914年)七月,由二十八世的族长泽福、泽潮成立理事会,新建前座、后座,重修中座,族中子弟踊跃捐款,其中以二十八世的泽字辈、二十九世的承字辈、三十世的自字辈居多,从中可知,进门所见的戏台系民国年间的建筑。                                  福州古村之吴山村(仓山区盖山镇)

福州古村之吴山村(仓山区盖山镇)

福州古村之吴山村(仓山区盖山镇)
   峬山寺为一进两天井,砖木结构,正中一座大雄宝殿隔着前天井与山门遥遥相对,两侧有祖师殿、观音岩、金柳水陆大都督府、能雄大师纪念堂等附属建筑。大雄宝殿木构,穿斗式构架,面阔九间,进深五柱,前有轩廊,梁枋、斗拱、雀替、悬充都保留清代建筑原件,在大殿两侧各有一块重修的碑刻。

    殿左的一块是“中华民国拾叁年岁次甲子孟夏吉旦”立的《重修峬山禅寺》碑,捐款芳名有“昌文公派下公捐五百一十七两、钦富五十五两、仕修四十五两、仕凤四拾两,,,,,帝君社一十五两,,,,,福丰号八两、通裕号八两,,,,,邦春十八两、文轩十三两,,,,,宗隆公、有恩公各四两”等,有家族、有个人、有商铺、有社团,共计两百多号,金额从四五两到五六十两不等,按民国时期一两银子折现在的人民币500元算,起码捐了三四百万,这是一笔不菲的金额,可见当时的峬山寺规模应该不小,从捐款人的姓氏看,以林姓为主,陈、赵次之,应是吴山、吴凤、天水一带的乡民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四月共同出资重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