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胪厦村隶属城门镇,在郭宅以南,原名芦川,辖有街南、街北、外胪3个自然村,其中街南、街北以郑姓居民为主,外胪以刘姓居民为主,总面积7.3平方公里,总户数859户,人口3022人,据清代林枫的《榕城考古略》记载:“芦川,一名芦下,在凤山以南。”由此可见,胪厦是芦下的谐音,地名由俗到雅,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事。
网络上有介绍说郑孝胥故居在胪厦村,我在老街上转了很久也没找着,又到“胪传郑氏宗祠”转了转,祠堂始建于顺治五年,光绪六年(1880年)重修过,可惜大门紧闭,询问路人也是一问三不知,甚至连郑孝胥是谁都一无所知,我只能遗憾的离开胪厦村。
郑孝胥(1860-1938),近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字苏戡,一字太夷,号海藏。他中过解元,当过内阁中书、驻日神户大坂领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京汉铁路南段总办、督办广西边务。宣统三年(1911年),为湖南布政使。1923年,由末代帝师陈宝琛引荐入宫,任懋勤殿行走,兼总理内务府大臣。“九一八”事变后,唆使溥仪潜赴东北筹组伪满州国。1932年,伪满州国成立,溥仪“执政”,郑孝胥受任总理,追随日本侵略者,成为臭名昭著的大汉奸。1938年,郑孝胥暴卒于长春。他一生致力于诗词,是诗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且精古籍,长鉴别,擅书法,有《海藏楼诗集》、《幽髻记》及字帖、碑刻等流传于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