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州古村之三溪古村(上)(长乐市江田镇)

(2014-09-24 15:52:36)
标签:

三溪古村

长乐江田

南溪

龙桥

下桥

分类: 老福州的记忆之仓山长乐


福州古村之三溪古村(上)(长乐市江田镇)

福州古村之三溪古村(上)(长乐市江田镇)

 

福州古村之三溪古村(上)(长乐市江田镇)


福州古村之三溪古村(上)(长乐市江田镇)
        三溪村位于长乐市的江田镇,是福建省的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三溪,又叫鼎溪,发源于长乐、福清交界的群山中,上游叫潼溪,下游分为北、南两溪,北溪又名祠堂溪,南溪又名街当溪,村名也因三溪汇聚而得名。 

        史料记载,三溪有唐、五代、宋、明古桥二十八座,现存二十六座,其中南、北双溪有唐、宋所建的石桥十一座,分别为唐代的大桥,五代的龙桥,宋代的首桥、平桥、小桥、当桥、下桥、桥亭桥、塘仔桥,明代的佛厝桥、祠堂桥保存最为完好。我们走在村里,不难看到横跨南、北双溪上一座座古朴的古石桥。三溪村给人印象最深的“自古龙舟日竞渡,独有三溪夜赛航。”就发生在南溪,龙舟夜渡是三溪独有的乡土风情,每年端午节夜间灯光辉映,穿村而过的南溪溪中龙舟竞发,两岸及桥上人潮如涌,热闹非凡。因端午节早已过了,我们只能望溪兴叹。
福州古村之三溪古村(上)(长乐市江田镇)

 

福州古村之三溪古村(上)(长乐市江田镇)

 

福州古村之三溪古村(上)(长乐市江田镇)
         南溪的南岸即屏山,支分五脉,号为“五蛇落洋”,北岸为旧街,如今已辟为农贸市场,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在南溪的中段横跨着一座石构平梁桥,二墩三孔。从桥头的石碑知道,这座桥名叫“龙桥”,又名“当街桥”,始建于五代,宋代重修,重修者为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营田陈居扆和当阳寺主持,瑞峰寺僧净远及海月、甘泉寺僧德一等。龙桥南北走向,西有首桥,东有下桥,龙桥居其中。墩由条石砌就,呈船形,桥面由三根厚0.4米的石梁并排铺就,两侧置石护栏。桥高4米,长16米,宽2.8米。

福州古村之三溪古村(上)(长乐市江田镇)

福州古村之三溪古村(上)(长乐市江田镇)
        在“龙桥”东侧还有一座宋代古桥,名叫“下桥”,又称“夏桥”,位于三溪村的中街,横跨南溪,南北走向,也是一座石构平梁桥,二墩三孔。桥墩由条石砌就,迎水面呈舟形尖状,桥头有石阶与路相连,阶上分立两柱,上镌对联“古桥招凉当风快,近水重钓得月光”,柱头上蹲着两头青石狮子,顾盼自若,威风凛凛。桥面上架着十三条石大梁,仔细端详,梁上的捨梁的字迹还依稀可辨。

        桥由宋代进士、营田陈景杰等筹建。陈景杰是五代后梁时迁入长乐石门的南坡公陈图(营前陈氏始迁祖)的九世孙,也是重修“龙桥”的宋熙宁九年进士陈居扆的后代,与兄弟景俊、景年人称“一门三进士”。

        桥头立着一块“二难碑”,高1.25米,宽0.53米,楷书字大40公分。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三溪潘徵(后经御笔改为“循”)、潘衢兄弟同登姚晔榜甲科进士,美称“二难”,并改乡名为二难里,兄弟二人在进乡路旁立下此碑。元代,乡人为避战乱,将“二难碑”沉入溪中。1985年,盛世清溪,“二难碑”重现,复立桥旁。此碑已历近千年。潘徵,字先之,又字子述,官著作郎,潘衢,潘徵弟,字子庄,官屯田郎中、知兴化军、建州军事、黄州知州。
福州古村之三溪古村(上)(长乐市江田镇)

福州古村之三溪古村(上)(长乐市江田镇)

福州古村之三溪古村(上)(长乐市江田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