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厝龟山阁是为纪念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朱熹而建,围绕着龟山阁还建有“善继寺”、“三麻相公正殿”、“顺天圣母宫”等附属建筑。池面上,莲花桥飞虹横跨;碧池畔,九曲廊覆顶飞檐。形成湖中有亭、亭中有阁、阁中有景的美丽画卷。
龟山阁又称“朱子阁”,始建于宋乾道间(1165-1173),明弘治元年(1555年)重建,相传宋淳熙(1174-1189)中,赵汝愚任福州知府,理学家朱熹为避伪学禁,来福州游历,曾至此讲学三年。明崇祯进士、官至福建提学副使的许豸曾读书并题联阁中。龟山阁坐北朝南,为全木结构双层楼阁,建于碧波之上,江水环流阁下,基础用方形条石垒迭成“井”字形墩式基,上铺方形磉盘石,鼓形石柱础。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灰瓦铺作,鹊尾吻。四角转角处椽板象四把合扇展开,结构奇巧。上下两层四周均置木环廊,木倚栏和靠背花格栏干,花格门、窗。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
杨时(1053-1135),字中,号龟山,宋南剑州(今南平)将乐县人,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卒谥文靖。宋代著名理学家,“二程”学说的南传者,被誉为“闽儒鼻祖”,朱熹为其三传学生。宋高宗追封“吴国公”,明孝宗封之为“将乐伯”,清康熙帝赐书“程氏正宗”。
杨厝村民建龟山阁以祀杨时,自然是以杨时的后人自居,从阁旁的善继寺可以看出,杨厝村的杨氏子孙以“弘农郡”作为自己的郡望、以“四知堂”作为自己的堂号,奉杨震为先祖,而杨时正是杨震的后裔。杨震,字伯起,是东汉安帝时的弘农华阴(陕西华阴)人,他通晓经典,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之称。他在东莱任太守时,昌邑(今山东省巨野东南)县令王密为了感谢他的举荐之恩,深夜到驿馆拜见,以十锭黄金相赠。杨震十分生气,毅然拒绝。王密说:“夜黑人静,是不会有人知道的。”杨震义正辞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说没有人知呢?”因是本家,不免惺惺相惜,我在这里逗留很长时间。

“三麻相公正殿”供奉的是唐爷,唐爷即唐建策,五代十国(907-960)时,南唐李璟趁闽王王审知已死,诸子忙于争权夺位,派大将陈觉兴兵犯闽,闽将唐建策受命于危难之际,率李钢钻、铁连环出兵御敌,不幸陷入包围圈,父子四人与李、铁二将相继在沪屿杨厝荷莲浦壮烈殉难。当地父老以唐氏父子、李铁二将悲壮牺牲,忠烈可钦,尊为神圣,建庙奉祀,以唐、李、铁三人为“三麻相公”,每年农历七月十一日举行盛大祭祀活动纪念三麻相公。三麻相公正殿又叫“莲花府”,奇怪的是这里地处低洼,可每次发洪水都不会被淹,据说此地是个“莲花穴”,莲花逢水浮面,安然无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