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光华境在汤斜村东侧,始建于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道光十二年(1832年)、光绪三年(1877年)重修,民国十四年(1925年)再次修葺。光华境大殿内供奉的神衹,相信很多人都没听过,听介绍叫做“吕孙尊王”,一个叫吕护国,一个叫孙佑民,两人均系建宁郡泰宁人,自幼同窗挚友,清中叶随军到闽东一带参与扫乱平倭,屡立战功,待平叛安宁后,他俩受犒赏升为宁基里三十九都(今光华境附近诸村统称)正副都尉。在职期间,任劳任怨,严于律已,为地方除暴安良,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发展畜牧,护应乡里,深得人心。乾隆甲申年,再次发动群众抗暴剿匪时,身先士卒,双双殉职,当地父老缅怀他们一生丰功伟绩,按他们生前形象塑像以纪,进座光华境,俗称“大王爷”,后又重塑金身,化两身为一体,综合他们的姓氏命名为“吕孙尊王”,位居正堂中心,定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十五日为尊王诞辰。 光华境坐北向南,土木结构,悬山屋顶,内有大殿、回廊、厢房、戏台、天井、门楼等,占地面积561平方米。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木构架,单檐歇山顶,檐柱的石柱础高达69厘米,上为圆柱形,直径28厘米,下为覆盆形,底径30厘米。内柱悬挂一对木制楹联:“保赤有方,麟趾凤毛期济济,厚生多术,金丰谷殖祝穰穰。”旁款:“乾隆丁丑春信士赵尔腾敬献,道光壬辰夏长子承琳修,光绪丁丑嘉平六世孙云琦重修,民国乙丑春七世孙树龢再修。”殿内存有一座宋代石构香炉,香炉由炉身和须弥座两部分构成,通高76厘米,须弥座六角,单层,上饰宝莲花浮雕,束腰部镌刻:“嘉定已卯四月一日光华境造。”炉身内径27厘米,外径35厘米,外壁雕刻莲花图案。
光华境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属门楼与天井之间的古戏台。古戏台始建于明代,虽经多次修葺,仍保留明代风格,木构,四角,单檐歇山顶,上部有藻井,檐边饰有人物花卉浮雕,整体保存完好。戏台的原有面积较小,现拓宽为40平方米左右,台柱有戏联一幅:“寓褒贬,辨善恶;载治乱,知兴衰。”可以看出人们对戏曲教化意义的重视。
村里还保存有几座明清风格的古厝,白墙灰瓦,原汁原味。 福州绕城高速
福州地铁一号线车辆基地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