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福州的记忆之探访民国酒楼

(2012-05-09 07:12:12)
标签:

旅游

分类: 老福州的记忆之鼓楼台江

    民国时期上、下杭一带的商帮巨贾、名流绅士或为洽谈生意,或为联谊筵请,莫不选择店堂装修、店内设施和供应菜肴高档的饭馆享受。当地较为出名的如广聚楼、嘉宾、浣花庄、西宴台等,皆是当年红极一时的顶级馆店。如今沿着中平路转悠一圈,但凡气派一点的老建筑,你一打听,总会有老者告诉你,过去这里是家大菜馆,那里是个洋菜馆。总之,在过去都是他们眼中的五星级酒店。难怪郁达夫都会写《饮食男女在福州》,并且还在书中点了如今中平路附近的两家大菜馆——嘉宾与西宴台。当然这里还有一家郁达夫还没有发现的西菜馆浣花庄。

    郁达夫第一次来福州时在1926年末,因为由广州返回上海途中遭遇风浪而在马尾停靠,10年后他寓居南台,又写下了多篇与福州有关的文章,一则《饮食男女在福州》里有语:“城外在南台的西菜馆,有嘉宾、西宴台、法大、西来,以及前临闽江,内设戏台的广裕楼等。”郁达夫所说的这些菜馆,多是聚在双杭街区以南靠江边的中平路上,如今从青年会穿过江滨大道到对面便能见着中平路的路口,一往里去皆是民国的青砖楼。这里的每座老建筑都有一段故事。

老福州的记忆之探访民国酒楼
    浣花庄位于中平路与青年横路交叉口。建筑为西式外观,内部中式二进合院建筑。外墙使用青砖为主,红砖装饰。曾为近代福州中平路娱乐区著名餐饮场所,与嘉宾洋菜馆等齐名,现为民居。
老福州的记忆之探访民国酒楼
    红砖黛瓦、高屋脊,就像一座清朝年间的民间宫殿

老福州的记忆之探访民国酒楼
    精美的窗棂。
老福州的记忆之探访民国酒楼

老福州的记忆之探访民国酒楼

老福州的记忆之探访民国酒楼

老福州的记忆之探访民国酒楼

    文革时的标语随处可见。
老福州的记忆之探访民国酒楼
     走近浣花庄时,一踏入门庭石阶,我们就看到里面一群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天井边打着纸牌。“过去的浣花庄西菜馆,就相当于现在你们年轻人都知道的香格里拉大酒店!”屋里的老者,笑着这样向我们调侃。

老福州的记忆之探访民国酒楼

老福州的记忆之探访民国酒楼

 浣花庄满园春色关不住。

老福州的记忆之探访民国酒楼

老福州的记忆之探访民国酒楼
    中平旅社是三层砖木结构的近代西洋式建筑,顶部有一层简易加盖。中平旅社前身为1914年创办的“嘉宾洋菜馆”,服务各国领事馆、洋行人员、新派学生。“嘉宾”是福州近代较为著名的菜馆,与聚春园、广聚、聚英楼、河上酒家等齐名。1950年,嘉宾洋菜馆被福建省委交际处接管,六七十年代作为福州市饮食服务公司办公场所、1975年改为旅社网点,因位于中平路故名“中平旅社”。
老福州的记忆之探访民国酒楼

老福州的记忆之探访民国酒楼

    中平旅社的背面。

老福州的记忆之探访民国酒楼

老福州的记忆之探访民国酒楼
    西宴台在牛弓街19号,1947年7月1日,爱国侨领胡文虎创办《星闽日报》,郑书祥任总编辑,为民喉舌,主持正义,一直坚持到福州解放时,由福建省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改名《新闽日报》,于1949年9月21日恢复出版。1950年10月停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