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教师的生命样态(之一)

分类: 教育咖啡屋 |
读张楚廷先生的《人论》,思考人有什么特点?不同的人有没有共同特征?万能的造物主让每一个人各有不同,又有相同之处,教师亦如此。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独立而独特的存在,而同一类教师却也有着很多共性元素。这里试图探寻“本真教师”到底有哪些共同特征。基于此,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一条或可借鉴的路径。那么,什么是“本真教师”?以我个人愚见,“本真教师”就是纯粹而自然的好教师。当然,这样的好教师的特点是不能用一两句话尽述的,因此,我试图通过系列文章来进行解读与阐释。本真教师呈现的是“教师的本真状态”,学者杨小秋认为“教师本真状态,即教师的职业聚集态,在职场中表现出来的教师应具有和体现的教育形态。”
一、精神样态:给点阳光就灿烂
读刘再复先生的《人论二十五种》,他提到了“末人”,这是鲁迅先生在作品中提到的一个词,由此成为中国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尼采也曾谈到过这个概念,两者大体的意思相近,指出了“末人”是与“超人”对应的。在尼采看来,“末人”是一种不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创造,什么是期待的人,比如《水浒传》中的武大郎,《红楼梦》中的“傻大姐”,这是一些与追求伟大的人相反的安于渺小没有知识的人。“超人”,是有着非凡能力与体力的超级英雄式的人物。对照看来,我想,教师只能是处于两者之间的人,就称之为“凡人”吧。
尼采认为,只有以非常的毅力进行奋斗才有幸福,而沉醉在温柔之乡的幸福不是幸福。我以为,这种幸福观不是说“末人”与“超人”的,更适合于“凡人”。“本真教师”不是“在温柔乡里沉睡”的人,他们是追求自我超越的教师,对生活与工作中的一切都报有积极的态度,使自身获得解放。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属于“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他们的生存环境并不让人羡慕,他们的人性中却透着一种率性与纯真。他们所仰仗的是人的道德素养,是德性决定道业,至德才能至善。《中庸》说:“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致,极高明而道中庸。”他们所做的事,绝不止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而是还在做那么多原不属于自己“份内的事”。他们的追求来源于人类亘古不变的气质——不仅追求知识和艺术,而且寻求生命意义的存在。他们还有着对外部世界与未来世界的开放与乐观心态。刘勇老师,在乡村小学执教,始终以一种执着的精神与昂扬的斗志在做自己的“快乐学习”研究,而且是率领了一个遍及全国范围的教师志愿团队,多年如一地开展教育研讨活动。何树龙老师酷爱写作,编辑的征稿启示对他来说就是无声的命令,他就自己的教育实践与思考写出了颇有质量的文章发表。这类教师生命中灿烂的火花,所照亮的不仅是自己的前路,更为同行们点亮了指点迷津的明灯。
二、生存样态:为美而生,为美而长
张楚廷先生说:“人为美而在,又为美而生,为美而活,还为美而奋进”。我以为,本真教师的身上处处洋溢着美,外表表、思维美、人格美、创新美……
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着普遍性,因为人心构造彼此相同。然而,美的判断标准是不一致的,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中见出概念或理想。哲学家虽然认为“美是心的产品”而每个人对美的认识是如此不同。
于是乎有这样的情况:对于有些教师把业余时间也用在了工作上,一些不同的声音说:活得太累。有人在微信里讨论教育,一直到深夜、凌晨,浑然不觉,有人说:“这帮人疯了!”怎么解释呢?比如,有人玩游戏彻夜不眠,有人在歌舞厅通宵达旦,有人看“肥皂剧”连续奋战,也能说“这帮人疯了!”无他,爱好不同而已!爱好便不会累,喜欢便不会累,投入便不会累。
价值观、审美观是人世间探讨不休的话题。朱光潜先生灵心慧眼,中西融会、古今沟通,他的《谈美》陈述了他所认为的人生中真正的美,所谈的哲学之美,智慧之美,思辨之美可以成为教师审美的借鉴。本真教师的气质与修养,这类美远不是“美容院”所能赐予的。
教师是文人,文人总是有些骨气。苏东坡的诗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本真教师心中有着美的意象的烙印,心灵受到美的浸润,为美而生,为美而长。这不是媚俗之美,而是世间别样的美的存在。
朱晓银老师长年如一日,让学生写作“数学日记”,成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渠道,变成了“爱的港湾,知识的摇篮”。焦丽辉老师一直追随名师贾志敏学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给学生“开处方”的教育多么让人忍俊不禁。这里面产生出的教育之美极其耐人寻味。
三、职业样态:道法自然有妙招
本真教师具有教学之道。《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就是“本真教师”,我曾经把她教香菱学诗的章节进行仔细品读,借此分析好教师是如何教学的,写成《品读黛玉教诗之道》一文发表。
本真教师兼备道德与智慧,他们把自己的职业看成是一种科学实践,是在职业中进行创造,基于旧有的经验,进行绝妙的新综合,同时又有艺术的感受性。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教师亲身接触学生在人格成长过程中必须遇到的精神的、道德的、情绪的问题。本真教师把每一位学生都作为一个无可替代的存在加以尊重。因为每一个人的生命尽管会同时呈现出善与恶、美与丑,但都不失为一部大自然的优秀作品。本真教师既教导学生生存的手段与技能,又传授学生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也践行“己所欲,亦勿施于人”,教育不是强加,不是给予,更是指导,是引出,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教育是让学生秉持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人格成长,培养批判意识。学习,成为一种普遍的、终身继续的过程,激发生命的潜能,达到师生两者的自我实现。
本真教师的道业是与时俱进的,后现代主义的所谓多元、去中心、消解主体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在“自媒体”与“后喻文化”时代,生命从封闭走向开放,具有更强的自组织能力,这种能力让他们可以成为这样一种人:散布星光去照耀他者与未来。
于兰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心语滚动作文”,编出了整套的作文教学教材,成为了课程的建设者,改变了作文教学的现状,成为作文专家。董宝礼老师业已修得“十八班武艺”,对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自己独到的套路,著作成果丰硕,成为高中段语文教学领衔人物。卜庆振老师的“微阅读”,无疑是他在阅读教学中的创举,实现了“农村学校的阅读课,是让经典入驻学生心灵”。
四、人际样态:相忘于乎道术
道家的智慧是“忘”的智慧。所谓“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相忘是一种很高的智慧。鱼只有在江河湖海里,才能够互不干扰,各自有生存的空间。人有了道术,才能有自己各自努力的方向所在,而没有闲暇“东家长西家短”,相互增加很多麻烦。本真教师的本真生活,是以做事为基点的,是为了追求完满的教育生活而孜孜以求,没有闲暇去斤斤计较,怨天尤人。不会为个人恩怨浪费时间,不会为无谓的争执去耗费生命。于是,本真教师是纯真自然的状态,关注点聚焦在自己心仪的工作中,一门心思为了做事。
江西的廖仲敏老师认定了“出差是为了读书”,她是把学习放在生命的第一位的,即使是出差时身体正在大地上游走的时段。王香玲老师听到江苏女教师监考中猝死的消息后,马上撰文呼吁普及学生的安全常识,拳拳师心昭然若揭。范明刚老师有着顽强的生长力,他的深度阅读与知行合一相结合,人们不定期会听到他成长中的好消息。
康德说:“人必须使自己接受理性的指挥。”本真教师是有理性思维的教师,他们没有喊出“我是马拉拉”这样响亮的声音,然而,如同这一震撼人心的呼声所昭示的一样,关于人性、平等、正义,植根于每位教师的心头。
参考文献:
[1]杨小秋.中国教育学刊[J].教师本真状态:活在学生的评价中.2015.11.
[2]刘再复.人论二十五种[M].中信出版社.2010.12.
[3]张楚廷.人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6.
[4]任钟印.世界教育名著通览[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5]朱光潜.谈美[M].中华书局2012.06.
[6]中庸
[7]论语
[8]庄子
(2016年2月2日草于泉城寒舍)
注:关于“本真教师的生命样态”这个话题,期盼各位教育同仁不吝赐教,把您的感悟与观点发送我们的投稿邮箱,谢谢您的支持!
本真教育公众号常年征稿启示
敬请扫以上二维码关注“徐洁本真教育”公众号和加入个人微信号,本公众号旨在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学校打造特色、品牌;助力教师成长,让教师体验职业幸福;总结提炼学校、教师经验,推介典型。内容涵盖学校管理与文化、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等。宗旨“本真至善,立己达人”。
本公众号开设栏目包括:本真管理、本真课程、本真课堂、本真研修、本真德育、本真论坛、本真学校、本真校长、本真教师、本真生活等,投稿时请把文章一并附上相关照片、简介投递至邮箱xujieyouxiang@163.com,便于编辑。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