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范读的重要性

(2015-03-02 16:55:24)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咖啡屋

                                                   谈范读的重要性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范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原因很多,首先是评价的缺位,无论升学还是期中期末考试都没有对学生进行朗读方面的测试。通常情况下,凡是考试的东西都能引起普遍重视。其次是教师没有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以及其促进学生其他方面进步的功能。

     朗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而范读的目的和作用是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领会思想感情,学习朗读技巧。教师范读是形象的、具体的、富有情趣的,是让学生直接接触语言文字,体验语文学科丰富情感性的最佳途径之一。据调查,朗读水平高的语文教师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要比朗读能力一般的语文教师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朗读能力强得多。而且,实践证明,长期坚持高质量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感情,积淀语感,激发美感,陶冶情操。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大序》),“人禀七情,应物斯感”(刘勰《文心雕龙》)。语言文字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媒介,蕴藏在其中的情感、内涵等往往可意会而难以言传,非得通过朗读体会不可。古代私塾里的读书先生总是把大声朗读美文作为人生的一种乐事。美美地读,对学生来说是理解文本极好的方法,可以取得神奇效果。《吕氏春秋?音初》中说:“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外化乎内。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音乐、声音能作用于人的心灵,使人产生心灵的共鸣。姚鼐在《与陈硕士》的信里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曾国藩在《家训》中对他的儿子纪泽说:“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昭明文选》,李、杜、韩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自觉琅琅可诵矣。”朱自清在《论朗读》中也认为“文宜吟诵,因为本不是自然的;语只宜读或说。”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语调+55%面部表情。可见,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体悟文中字里行间跳跃的情愫,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和丰富的情感想象。范读其实是提供一种情境,让学生从教师的范读中切身体会到读书的美妙,教师的朗读有时如清泉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时像惊雷一样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如果教师真正能够声情并茂地范读好课文,那么语文课就几乎等于成功了一半。

     教师应加强对重点词句的朗读训练,甚至具体到一个字、词,一句话。学生若能读出味道就可以看出其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学生读完后,教师的指导与范读应该是呼之欲出的。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烛之武对郑伯说的那句话:“臣之壮因为,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教师点拨学生烛之武说这番话的背景,让学生体悟人物当时的心情。学生悟出人物心中有一股怨气,就会在“今老矣”一句加重语气,把“无能为也已”一句加重并拉长,以突出烛之武的牢骚。这样读,就拉近了学生和烛之武的距离。

    文章应该美美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旋律,读出文本自身的美。让学生反复吟诵,“使其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皆若出于吾之心”。有老师说,当自己在课堂上精彩范读后,学生会不由自主地鼓掌,成就感由然而生。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可以逐渐培养对语文学科自身的兴趣,成为一个热爱语文学习的人。有学生说:我的语文老师就是通过朗读将我带进了文学的殿堂,让我在美丽的文学世界尽享读书的快乐。

    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教师的讲解多么美妙,练习如何丰富,若缺乏严格的朗诵训练,也并不完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大江东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