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此次翻课活动中,我上的是一节中班语言活动《换一换》。活动后,园内老师领导也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对此次活动的认识和反思更加深入。
一、环节过渡的自然性。
回顾这次活动,我先请幼儿欣赏各种小动物的图片,以模仿故事中的小动物的叫声来引出故事,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这样幼儿就比较容易进入活动状态,也比较容易理解故事的内容。接着,好听的故事正式开始了。这一环节只是简单地讲述了故事内容,帮助幼儿了解小鸡碰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的叫声是怎样的,小鸡和朋友们又是怎样交换叫声的。借助了这一绘本故事,让幼儿能更有兴趣的参加下面的游戏环节,同时初步地了解游戏的规则,更好地投入游戏之中。
二、游戏难度的递进性。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本次活动的重点便是“换一换”的游戏。首先,是简单的模仿绘本故事中换叫声的游戏。通过师幼、幼儿互动,孩子们们都能正确地完成,非常快乐地投入其中,也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这时,难度升级了,由“换叫声”变成了“换名字”,从两个人换名字慢慢到三个人换名字,逐步增加了游戏的难度,这对幼儿的理解能力及专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三、适宜调整的必要性。
虽然本次活动在我的充分预设下较为顺利地结束了,但我并不觉得轻松,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去改进。
1、在刚开始换叫声的环节中,由于我没有对孩子讲解清楚游戏规则,仅仅只是两个老师做了一个简单的示范,导致幼儿对换叫声的游戏并不是特别清楚。尤其是走路的“路线”和叫的“时机”非常模糊,导致刚开始的游戏推进较慢。
2、“换名字”的游戏本是我此次活动预设的重点和难点。但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以及能力的提高,在活动中,这个游戏对于他们来说已没有多大的挑战。孩子们虽然乐在其中,想参与的人很多,但大部分孩子都能正确地和同伴换对名字,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显得意义不足了。需要进一步调整游戏的内容。
3、在游戏结束后,后半段的绘本讲述略显仓促,和孩子们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绘本讲解过快,导致幼儿无法完整理解整段故事。
对于我来说,怎样上好一个活动实在需要更多的学习与思考。今我会更加地努力,仔细地分析教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思考活动中会碰到的问题,与老师们多交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也期待第二次试教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付出,让活动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