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路位于虹口区黄浦江北岸,西起大名路,东至青浦路,长仅456米,是一条著名的小马路。黄浦路曾称被为上海的“东交民巷”。因为历史上俄国、德国、美国、日本、等领事馆都建在这条小马路上。(照片拍摄于2017年)
这是黄浦路106号。在它的背面还有一幢红砖砌成的建筑,都曾是日本领事馆。人们把这幢面临黄浦路现代风格的建筑称为“灰楼”,而它背面的称为“红楼”。“灰楼”后来成为联合国亚太地区总部,当地人曾把这里叫做——“联合国”。灰楼在夕阳下变成了美丽的米黄色。(照片拍摄于2015年)
黄浦路106号“灰楼”的东侧是一幢白色的四层建筑,门牌号是黄浦路110号。(照片拍摄于2017年)
在106号和110号两幢大楼之间是个空挡,建了一个牌楼式的大门,上面挂着“八一”军徽,门牌号是黄浦路108号。这里隐藏着一座袖珍型军港,它静静地呵护着美丽的黄浦江,她正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人民海军光辉形象的一扇明亮“舷窗”——海军扬子江码头。(照片拍摄于2017年12月17日)
新中国成立以来扬子江码头共接待了三十多个国家一百四十多艘外国军舰来访,当之无愧成为接待来访外舰最多的军港。(照片拍摄于2017年)。
这幢白色的楼房的门牌号是110号和112号。(照片拍摄于2017年)。
从这幢楼外面挂的牌子看都是港务局系统的一些机构。(拍摄于2017年)。
(照片拍摄于2017年)。
黄浦路112号的东面是一幢四层似乎像仓库一样的楼房。(拍摄于2014-5)
再向东,这幢楼房挂的是黄浦路120号、128号门牌。(拍摄于2017-12-17)
最东面的是一幢看上去颇为气派的仓库建筑。(拍摄于2017-12-17)
从上面的老地图看,日本领事馆(黄浦路106号)以东的几幢建筑在历史上曾是日本三菱公司码头,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日本出云号巡洋舰就停泊在三菱公司码头。1945年战后,扬子江路的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码头(日本邮船株式会社是三菱旗下的企业)由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物资供应局接管,部分提供给美国海军使用,原来的码头改名为“扬子江码头”。
1949年上海解放后,根据相同系统接管的原则,扬子江码头及仓库由人民解放军接管,后来成为中国人民海军驻上海基地。扬子江码头成了新中国海军的军用码头。旧日的日本领事馆的红楼和灰楼都成了人民海军后勤机关的办公楼。改革开放后,灰楼上加盖了一层,也成了对外营业的黄浦饭店。
好像是从2018年开始虹口区对黄浦路进行改造。
灰楼以东的旧仓库全部拆除,新建了三幢红砖外墙的现代建筑,它的外形接近被拆除的老建筑,特别是屋顶。
上,右侧为黄浦路106号,原日本领事馆“灰楼”。左侧是新建的大楼。
改造后的黄浦路。
站在武昌路拍摄黄浦路上的新建的建筑。
这是紧靠“灰楼”的一幢新建筑。
新建的大楼门前树立着“世界会客厅”的字样。这是虹口北外滩新一轮改造的目标。也让我联想到扬子江军用码头的命运。
我希望改造后的码头能保留军舰的泊位,可让世界各国的军舰来访上海停泊在这里领略上海的风采。也可以让我们人民海军军舰在这里展示它的强大。
黄浦路南浔路以东的两幢新建筑。
不知道这些新建筑作何用途。
黄埔路的东端是虹口港,虹口港的东岸是海港大厦。
虹口港上新建的桥可让人们从黄浦路一直通往北外滩的滨江大道。
紧靠虹口港的新建大楼。
上海外滩茂悦大酒店双子楼。
黄浦路上原海鸥饭店建造于1984年,现已拆除,新的海鸥饭店正在建造中。(照片拍摄于2014年)
由于海鸥饭店还在建造中,杨子路的滨江亲水平台尚未贯通,不知什么时候虹口滨江的最后断头实现真正的贯通?
海鸥饭店拆除后,露出了原日本领事馆的“红楼”和“灰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