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于2021年6月19日开展。大盂鼎和大克鼎时隔17年后再次重聚上海。
1952年上海博物馆开馆,潘达于将大克鼎和大盂鼎捐献给上海博物馆。1959年大盂鼎应征调入中国历史博物馆。大克鼎则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上海博物馆二楼展厅,大盂鼎和大克鼎合体现场。左为大克鼎,右为大盂鼎。
大克鼎于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
大克鼎颈部饰有三组对称的变形饕餮纹,相接处有突出的棱脊。
腹部饰一条两方连续的大窃曲纹,环绕全器一周。
鼎口有大型双立耳,口沿微敛,方唇宽沿,腹略鼓而垂,称敛口侈腹。鼎足着地点比上端略宽大,重心略向外偏。
上图,前为大盂鼎。大盂鼎清道光年间(公元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
大盂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大盂鼎造型雄浑,工艺精湛。
大盂鼎立耳、腹圆、粗壮三足。口沿下饰有一圈兽面纹带。
大盂鼎内壁铸有铭文19行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
铭文是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重要史料。
潘氏家族捐赠的大克鼎、大盂鼎是迄今为止有长篇铭文青铜鼎中最大的两件。
上海并非出土青铜器之地,但上海博物馆却藏有中国最多最好的青铜器,号称中国青铜器收藏界的半壁江山。特展中展出的21件商代晚期至战国的有铭青铜鼎同样吸引观众。
秦公鼎,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前七世纪上半叶)。高30.5厘米、口径31厘米、重11.25千克。
辛鼎。西周中期(公元前11世纪末-前10纪末)。高31.5厘米、口径28.5厘米、重8千克。
圆方鼎。西周昭王,(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高22.7厘米、重2.83千克、口横18厘米、口纵14.5厘米。
后趠方鼎。(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高21.3厘米、重2.4千克、口横17,4厘米、口纵13,3厘米。
刘鼎。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初)。高22.9厘米、口径18.4厘米、重2.54千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