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龙美术馆的珍藏
标签:
杂谈 |
宝龙美术馆的珍藏
宝龙美术馆镇馆之宝:齐白石《咫尺天涯山水册》十二开。
《朝阳》
《明月人静的时候》
《阳羡山水》
《雨后》
《荒山残雪》
《放牛图》
《柳浦秋》
《古木寒鸦》
《荷塘游鱼》
《苍海烟帆》
《山上人家》
《沙渚鸬鹚》
1号展厅展出的都是一些尺幅不大的小巧作品,但不乏出自大师的手笔。
《鹦鹉天堂》吴冠中,布面油画。
此作以极淡蓝绿涂抹做底,显示出一种南国热带雨林如梦如幻的效果。再用准确的笔触,斑斓的冷暖对比色块,将枝头的鹦鹉造型几笔概括画出,妙趣横生。
《月夜》颜文樑,木板油画。
此作描绘月光中的昆明湖,万寿山与地平线重合,与近景湖岸形成两条宽阔的交汇线使满天云月和满湖月色成为表现主题,画面布置十分平稳。
《女青年肖像》靳尚谊,布面油画。画面中的人物笔触肯定,强烈的光线和色彩对比凸显了人物的体积感,延续着苏派写实油画的造型和色彩规律,可见艺术家精湛的造型能力。
《石榴》冷军,布面油画。此作描绘生锈的铁盒里放着两颗石榴,细腻的笔触呈现石榴的机理与色泽,表面的白霜均刻画入微,与陈旧粗糙、锈迹布满的铁皮形成强烈的视觉张力。
《山岚》张大千。艺术家开创泼彩的画法,在继承先人的基础上,揉入西方画的光色关系,此作笔简墨淡,泼彩华丽激荡,颇具与天地融合之气魄。
《登山图》傅抱石。画面三景层次分明,笔简义繁,具咫尺千里之非凡气势;笔墨随意纵横,已做到物我两忘,羚羊挂角的超然境地。
黄永玉的作品《望乡情》。此画是黄永玉于香港之作,寄托的是游子对故乡的依恋和情怀。画面描绘了八只表情夸张的猫头鹰,大眼圆睁,俏皮可爱,又有望眼欲穿之感。突出望乡的主题。
范曾,《莲池游踪》。此作描绘少女坐于巨石之上,瞭望鱼池的场景。背景由淡墨染出荷叶,几朵荷花穿插其中。敷色分层进行,色调格外清新。
叶浅予《印度舞》。艺术家印度舞系列的灵感来自他在印度兰伽游历的经历,他以惊人的记忆及速写功力运用顿挫自如且洗炼的线条让人物的眼神及动态跃然纸上。
《群驴图》黄胄。《群驴图》中前景的母驴和小驴用浓墨构图,形体构图准确。母驴稳重沉着,小驴活泼好动,兴奋地在母亲前兴奋撒欢。一动一静之间将母子情感的互动拿捏得极其到位。
《双清》关山月。关山月所作梅花雄浑厚重,迥异于前人画病梅冷清孤傲的陈窠。此画中虬枝如铁,满布画面,笔墨老辣,看似随意挥洒,但笔笔精到,达到炉火纯青境地。
《夏兰初放一枝花》潘天寿。此作以满幅构图的框架布局,盆兰自画面左上角插入,右下角一块横出的湖石撑满画面,险中求平衡,整件作品富于动感张力,又稳如泰山。
《国色天香》刘海粟。此画为大写意没骨牡丹花。在墨彩之中,浓淡之间互相破开,制造明暗过度的视觉感受,让人感觉到大气磅礴、酣畅淋漓的气韵。
《三秋图》李苦禅。白菜是李苦禅在画中经常表现的题材,既是他对生活中平常物的艺术发现,也是一种自喻。看似三个不同对象无意散落,实则用焦、浓、淡三种墨色准确地表现香菇、菊花和白菜的质感,并使画面自然产生层次。
《巴基斯坦舞》林墉。寥寥数笔,人物曼妙舞姿便跃然纸上;飘逸的头纱和简化处理的双腿体现出人物的动感;用色透亮明澈。异域气息扑面而来。
《革命圣地册之雁荡山》朱屺瞻。此作描绘工农红军游击根据地雁荡山。画作用笔苍劲雄健,彩色动感十足,画面雄壮豪放,仿佛生命之火正在燃烧。
《李白诗意图》李可染。此作将山林置于画面正中,顶天立地,不留空隙,在山阴和幽谷处着重用墨,产生了一种高大雄浑的背光的感觉。充分表现了诗作雄伟奇崛的意境。
鸟瞰螺旋环绕的1号展厅。

此作是南北艺术大家们为“九藤书屋”主人前副总理谷牧合作完成。黄胄完成了此幅画作的主体钟馗的绘制,并由海派大家刘海粟命名落款,程十发、谢稚柳、俞致贞三人随后为本作添彩。画家彼此创作厥让合理,展现了艺术大家们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及对画面整体把控能力。
《鸡鸣震旦》陈大羽。雄鸡是陈大羽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家喻户晓。他在继承齐白石、吴昌硕意笔画风的基础上,增加了浓墨和浓彩的对比,从而强化了自己的风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