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篮桥(2)霍山路

(2020-06-04 20:05:43)
标签:

杂谈

提篮桥(2)霍山路

提篮桥(2)霍山路    霍山路的西端,舟山路一带,现在还保留着许多百年的欧式古典建筑。
提篮桥(2)霍山路

当年犹太难民来到这上海个陌生的地方,很快融入了当地社区,与中国邻居相处愉快。有的,学会了生煤球炉、用老虎灶等具有上海城厢特色的生活方式。为了生存他们也有人开始做起了小买卖,有人靠送报纸修皮鞋、磨剪刀为生。

提篮桥(2)霍山路    上海的犹太富商和犹太社团联合起来,给逃难而来的犹太人吃住上的资助,犹太人逐渐在霍山路、舟山路为中心的街区陆陆续续开起了咖啡馆、餐馆、酒吧、面包房,街道两边商店林立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景象,有了“小维也纳”之美誉。 
提篮桥(2)霍山路    这是建造于1918年的霍山公园,是当年犹太难民的主要游憩之地
提篮桥(2)霍山路

霍山路57百老汇大戏院,又称罗伊屋顶花园。当年犹太人主要娱乐活动场所旧址

提篮桥(2)霍山路

旧址建筑建于1928年,坐北朝南,砖混结构三层,临街立面竖三段式。

提篮桥(2)霍山路    建筑底层花岗石材贴面,两侧开矩形窗,矩形窗各有三条长窗组合,屋顶檐部有金色条状装饰。 提篮桥(2)霍山路

建筑已经老旧唯有雕刻细致的长窗组合,依旧彰显着典雅的欧洲气息。

提篮桥(2)霍山路    百老汇大戏院由陈伯昭投资,为当时著名的北四川路奥迪安大戏院的连锁店。1939925开幕,以地处百老汇路取名百老汇大戏院。
提篮桥(2)霍山路

二战期间避难于虹口的犹太难民租下了戏院的顶层改为社交场所,是当时远近闻名的犹太难民聚会地,犹太难民艺术家们经常在此举办音乐会。每逢节假日,众多的犹太人便会换上最好的服装前去屋顶花园出席各种活动,一起品茗、跳舞、听爵士乐。罗伊屋顶花园从而成为犹太难民交流思想、室外休闲的重要场所。(老照片均下载自网上)

提篮桥(2)霍山路    百老汇大戏院1939925开幕,1952191日改名东山大戏院。1956年公私合营。文革期间更名红艺影剧院。
提篮桥(2)霍山路    201769百老汇大剧院旧址被公布为虹口区文物保护点。
提篮桥(2)霍山路

霍山路71-95号,是一排略具英国安妮女王时期建筑风格的毗连式古典住宅建筑。

提篮桥(2)霍山路    圆拱门窗,青砖外墙饰红砖带,红瓦屋顶。入口上方有三角形山墙。
提篮桥(2)霍山路   霍山路85号曾是远东反战大会旧址。
提篮桥(2)霍山路

1933930,宋庆龄在霍山路85号主持筹备远东反战大会。

提篮桥(2)霍山路

当年这里是中国人、犹太人混合居住地,也是当时非常热闹的商业中心。

提篮桥(2)霍山路    来上海的犹太难民中有众多的杰出人才,他们也为上海人民带来了音乐、摄影、艺术、建筑等现代文明。
提篮桥(2)霍山路
提篮桥(2)霍山路
提篮桥(2)霍山路
提篮桥(2)霍山路
提篮桥(2)霍山路    霍山路119-121号是“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旧址
提篮桥(2)霍山路

旧址建筑约建于20世纪初,占地面积约290平方米,建筑面积904平方米,砖混结构假四层,坐北朝南,双毗连连续劵柱式外廊建筑。

提篮桥(2)霍山路    旧址建筑立面对称,中部扁劵。仅墙面砖砌有变化,青砖外墙,红砖带饰。两侧连续劵柱外廊,劵基为科林斯柱式,红瓦坡顶屋面,中部立面高出屋面形成山墙,带巴洛克特征反弯曲线。
提篮桥(2)霍山路

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于1914年在美国纽约成立,为国际上规模巨大、实力雄厚的救济组织,1938年至1939年欧洲犹太难民大批进入上海时,该委员会就在此设立分支机构,成为支援欧洲犹太难民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上海的“援助欧洲来沪犹太难民委员会”的救援资金大多从该委员会获得。

提篮桥(2)霍山路

1941年到1943JDC向上海犹太难民支援了近40万美元的救济。珍珠港事件后,日军封锁了上海JDC的资金,并强行关闭了其工作场所,使得大部分犹太难民陷入了困境之中。直至1944年才通过中立国瑞士恢复了救济。

提篮桥(2)霍山路

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 (JDC)这个有着长达94年历史,遍及世界60多个国家的人道主义援助组织,曾于2008520宣布开通应急邮箱,为512发生在中国四川省汶川县的地震募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