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41)105岁的原上海总商会

标签:
杂谈 |
苏州河(41)105岁的原上海总商会


上海总商会,脱胎于清政府于1902年设立的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后改称上海商务总会。辛亥革命后1912年上海商务总会与上海商务公所合并,正式定名为上海总商会。


作为曾经的“中国第一商会”,这里出入过无数商界大佬。从盛宣怀这样的洋务中坚到荣氏家族这样的“红色资本家”,上海总商会囊括了半个世纪中国工商业精英。在他们的领导和推动下,方有苏河湾民族工商业中心的崛起,上海华界经济和租界经济的分庭抗礼,深远地影响了上海这座城市的规划和布局。

上海总商会不仅以财力支持辛亥革命,更组织商团参与反对满清政府的斗争,是工商界力量第一次以参与者的身份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上海总商会为民族利益奔走,争取租界华人参政,取消会审公廨,争取关税自主,有效地遏阻了外国在华势力的扩张,收回了部分主权。政府无法做到的,以上海工商总会为代表的中国工商力量做到了,堪称时代传奇。





在上海总商会活跃的 17 年时间里,曾迎接过美国商会代表团、筹办过中国国货展览,举办外交讨论会议、处置江浙战争善后会议等。


它是上海民族资产阶级商会乃至整个上海工商业兴衰的直接见证者。

1929年,总商会被国民党中央政府解散。后曾被用作上海商业职业学校和上海商会商业补习学校,这个功能的变化让总商会的原始建筑受到一定改动。

1949年后,总商会又经历了几次变迁。对其结构改动最大的一次是在 50 年代末,这里被改造成了电子元件装配厂。顶部的四面斜坡被拆掉,搭建成了四方形的水泥屋顶,等于把屋顶变成了建筑的第四层。三楼原本半开放式的阳台也全被封起。

2010年地产开发商拿下了河南北路以西的一大片土地,用于建设商品住宅、商铺和写字楼,并引入精品酒店品牌宝格丽。上海总商会便坐落在酒店区域内。

修缮后的上海总商会大楼被“削掉”的斜坡又重新回来了,恢复了位于南入口之上的三角形山花和精美雕饰,连当年的烟道通风口都在大楼顶部得到了还原。

这是修缮后的上海总商会会门楼。


修缮后的门楼,加建的楼层被拆除。




因上海总商会较高的历史价值与独特的建筑风格,1999年,主楼被确定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上海市登记不可移动文物,门楼被确定为上海市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014年,上海总商会被确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拱门内壁上保留着文革时期留下的红色标语,“无产阶级”、“万岁”等字迹清晰可见。



总商会门楼的北立面。











顺着南入口处的大台阶,拾阶而上步入二层南门厅。








上海总商会大楼二楼前厅,地坪为马赛克地砖。



此次修缮中,修缮团队对马赛克表面进行最低强度的清洗,并用养护剂还原本色。历经百年,依旧鲜艳生动如初。


议事厅的正面是舞台。














连贯三层楼的三跑大木楼梯,是上海少有的楼梯样式,也是内部保留最为完好的构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