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滨江(3)十六铺水岸

标签:
杂谈 |




一组飘逸起伏的曲线形玻璃棚。就像一朵朵远方飘来的彩云,又像翻滚的白浪,成为十六铺水岸的一个新地标。

设计师将它形容为“浦江之云”。

十六铺本是地片的名称,清道光年间上海县城厢内外划分成二十四铺。1909年上海县实行地方自治,铺被取消。然而,十六铺因地处黄浦江边,码头林立,客流量极大,来往旅客和上海居民口耳相传,仍将这里称作十六铺,并沿用至今。
十六铺从来都不是一个码头,而是各个历史时期区域内很多码头的不规范总称。


十六铺码头拥有150年历史,曾是远东最大的码头。作为上海滩的起源,十六铺码头曾经的地位举足轻重。清乾隆后,海禁开放,上海港成为当时南、北货轮停泊之地,再加上长江航线、远洋航线、内河航线,各种船舶齐集于今十六铺地区。

因此,有“先有十六铺后有上海滩”一说。


1982年,上海市把原来李鸿章创办的招商局仓库拆了,建造了十六铺新客运站。因为配备了同时代先进的配套设施,包括自动扶梯、摄像监控头等,这些在当时看来很“时髦”的物件,一时间吸引了成千上万参观者,也由此开启了十六铺码头最辉煌的一段历史。

1998年,沪杭甬高速公路全线开通,上海至宁波只需要4小时车程,这条水路航线面临挑战。2003年年9月24日,十六铺码头送走了最后的航班,退役了,十六铺最后一条定期客运航线搬迁至吴淞客运中心。翌年12月,码头候船大楼爆破成功,老十六铺退出了历史舞台。

2004年12月2日凌晨,几乎是人人熟悉的十六铺码头被拆除了。2007年十六铺地区综合改造项目破土动工。

集观光、游览、休闲为一体的水上旅游码头于世博会前建成,悄然开放。一个全新的十六铺码头出现在上海的南外滩。

世博会期间,新十六铺码头的游船可以直接驶入世博园区,作为“水上门户”,这里也是游客从浦西进入世博园区的一个水上通道,每天承担着数万人次出入世博园区的输送任务。




































现在的十六铺已难觅旧貌。可是上海人对十六铺的记忆依然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