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1)徐光启故居

标签:
杂谈 |

上海这座城市历史并不悠久,但名人荟萃。上海是座移民的城市,近一百多年华洋杂居、五方共处,汇聚了无数名风云人物,他们的居处也因其主人非同寻常的经历和成就而充满了异样的色彩。
有一位上海人,400多年前的上海人,他对上海乃至中国都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他的出生地竟然保留至今。他就是徐光启
徐光启(1562-1633年),上海人。

漕溪北路南丹路口耸立着科学家形象的徐光启塑像。徐汇区区委宣传部撰写的《先辈奠徐汇》刻在塑像前:“徐光启(1562年—1633年)上海人。明朝历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兼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曾在肇嘉浜路西侧创建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践和著书立说。他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徒。逝世后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归葬于此(今徐家汇光启公园),其部分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厍”后渐成集镇。因地当肇家浜和李漎泾两水汇合处故称徐家汇。“徐汇区”区名由此而得。”

余秋雨在《上海人》这篇文章中是这样评价徐光启的:“我认为上海文明的肇始者,是明代进士徐光启,他可算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上海人。”
“开通、好学、随和、机灵,传统文化也学得会,社会现实也周旋得开,却把心灵的门户向着世界文明洞开,敢将不久前还十分陌生的新知识吸纳进来,并自然而然地汇入人生。不像湖北人张居正那样为兴利除弊深谋远虑,不像广东人海瑞那样拼死苦谏,不像江西人汤显祖那样挚情吟唱,这便是出现在明代的第一个精明的上海人。”
你看,封建王朝的大官、虔诚的天主教徒、科学家,甚至还与洋人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这些似乎不可能碰到一起的事居然由一个上海人完成了。
徐光启可谓一个伟大的上海人。

徐光启出生在松江府上海县乔家浜畔的九间楼。(照片下载于网上)

九间楼就是位于现黄浦区小东门乔家路234-244号。照片拍摄于2012年6月。

九间楼因上下两层楼各有九间而得名。据相关史料记载,明嘉靖41年(1562年)徐光启诞生于此。原有三进,明末清兵南下时,徐光启已去世,他的住宅遭到火焚,仅存乔家浜(今乔家路)畔的最后一进楼房。
抗日战争时期,九间楼被日军飞机炸毁了两间,因此现仅剩七间。

2012年6月拍摄的乔家路240号、242号。
九间楼是如何被发现的?2004年4月26日新民晚报做过报道,现直录于下:
“编者按:原南市区文物工作者顾延培先生一直关注本报关于徐光启故居的系列报道,当本报记者获悉徐光启故居原来不是“文物保护单位”,就此向他请教,这位“老文保”也颇感意外,遂写下当初发现“九间楼”的来龙去脉。”
“1956年,上海市普查文物古迹,蓬莱区(老城厢所在地)是试点,我负责那里。在这期间,查到了位于老城厢乔家路228-244号为徐光启住宅“九间楼”,当时就明确为明代建筑。当年10月10日《新民晚报》有报道。“九间楼”外形呈“沙帽式”,中间较高,两旁较低,楠木梁柱,斗拱、替木、柱础等不少仍是当年旧物,宽厚的楼板也是明代遗存。这些与明《弘治县志》记载相符。
1957年4月3日,,笔者陪同中央文物局局长王冶秋等视察了“九间楼”及其祠堂。同年5月20日,北京市规划局设计院访问组仔细勘察了“九间楼”。1956年居住在“九间楼”的徐氏后裔、78岁的朱二媛老太将珍藏的明代徐光启绢本画像和明崇祯皇帝赏赐给徐光启的黄绫诰命两件,经我之手捐献给了市文管会,并受到嘉奖。我和我的同事从1956年起,一直将“九间楼”视为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中的瑰宝,上海建城700年的古建筑物证。
1983年11月7日,徐光启逝世350周年时,市文管会在“九间楼”前立了块铭刻“明徐光启故居”字样的石碑。我们都以为是对这幢古建筑历史地位的肯定。直到今天才知道此碑乃“历史文物纪念地”之含义,大惑不解:偌大的明代建筑兀立在乔家路上,怎作已毁处理了?希望有关部门尽早为徐光启故居正名,并加倍爱护,还其本来面目。”


2012年6月3日拍摄的乔家路。乔家路是老城厢中一条菜场马路,充满了小摊、小贩、小店,总是熙熙攘攘、脏乱不堪。九间楼就处在菜摊、肉摊、水果摊重重包围之中。很难相信这里就是历史文化名人徐光启的故居。

据称,解放初期,九间楼内尚有明代古井三口及房内斗拱等饰物。因房屋屡经修缮,已失原貌,但主要梁柱仍是明代硬木(一说楠木),节点的斗拱和部分梁与栿上的卷水云花纹尚存,柱础为覆盆式的石基。文化大革命中改掉了原有房屋特征。徐光启故居成为民居。尽管,建于明代的徐宅已不见了,甚至连九间楼也难复原了,可是现存的徐光启故居仍具有历史的风采,硬木(或说楠木)梁柱,依然完好;柱础、斗拱、替木,仍是当年旧物;宽厚的楼板,也是明代遗物。

2012年6月在光启路238号门前拍到的纪念石碑。石碑上刻着:“明徐光启故居”和“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八日立 ”。

后来,我们才知道1983年11月7日在徐光启逝世350周年之际,市文管会将“九间楼”列入“上海市纪念地点”范畴,意指建筑已毁,立碑纪念。此碑乃“历史文物纪念地”之含义。












新更换的石碑上刻着:“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徐光启故居(九间楼)简介:“徐光启(1562-1633),明代科学家,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著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徐氏庖言》,合译《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编修《崇祯历书》等。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光启生于上海县城南太卿坊祖宅。徐氏住宅共三进百余间。清顺治二年(1645年)徐氏太卿坊宅第遭焚被毁,仅存后进上下各九间,古称“九间楼”。1937年8月又遭日军轰炸被毁二间。“九间楼”位于黄浦区乔家路234号-244号上下各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