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2018-01-15 09:52:53)
标签:

杂谈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杨浦滨江原黄浦码头段全景。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它东起上海船厂,西至秦皇岛轮渡码头。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现在它是黄浦江游轮码头。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秦皇岛轮渡码头以西是虹口滨江,以东是杨浦滨江。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历史告诉我们这里原是黄浦码头,20世纪初由日本南满洲铁路公司建设,1934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固定码头。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上海港务局第三装卸区管辖使用。黄浦码头在2010年世博会时改造为世博会秦皇岛水门。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从原上海船厂滨江大道走出,便看到黄浦江边停满了各式游艇。红黑色的漫步道、跑步道、自行车道蜿蜒在江边的绿地中。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昔日的世博水门码头,现在的黄浦江游轮码头。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当初,在改造世博会水门时就考虑到这里将是高品质滨水公共空间,取名“东码头”。因此,对码头、绿地、老建筑的改造都有全面的考虑,实现了可持续利用。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黄埔码头、世博水门码头演变成现在的黄浦江游轮码头,又是让人们亲近江水的滨江绿地。多么深刻的变化。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向西看,虹口区新建的66层高320米的白玉兰大厦。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世博会建成的道路现在变成杨浦滨江的漫步道(红色)和自行车道(黑色)。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步道北侧的建筑也是世博会时改造完成的。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老建筑都得到了利用。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为解决虹口和杨浦滨江的断头,步道已通向秦皇岛轮渡码头的二层平台。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这个通道将跨过秦皇岛路直通虹口滨江。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登上轮渡码头二层平台向西眺望,这里又一个眺望陆家嘴和外滩的观景台。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反身向东看,是现在的黄浦江游轮码头。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现在的黄浦江游轮码头以前就是世博水门码头。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上图,杨浦滨江黄浦江邮轮码头,拍摄于201712月。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这上下两张照片拍摄于2010512,是当时的世博会秦皇岛路水门码头。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当时,秦皇岛水门平均客流量为每天2万人次。高峰时段可达每小时2700人次。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站在虹口区看秦皇岛路和秦皇岛路轮渡码头。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秦皇岛路。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原黄埔码头区域内留下不少上世纪初建造的历史建筑。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这是一幢极有老上海味道的红房子。该楼外表交替砌有青砖、红砖。据说,内部则是木结构,外墙凸起的砖柱尤为少见。不仅转角处呈45度,而且上窄下宽。许多专家看了都称是“不可多得的设计风格”。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又一幢颇具特色的老建筑。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这是2010年世博会期间由丹麦倡导,芬兰、冰岛、挪威、瑞典北欧五国携手,在世博水门秦皇岛路码头构建的北欧航标联合展馆。向公众呈现北欧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和北欧风情。照片拍摄于2010925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在浦东遥看原黄浦码头段。以下六张照片拍摄于20171213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杨浦滨江(6)原黄埔码头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