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2018-01-01 11:27:37)
标签:

杂谈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从丹东路码头至怀德路,现在已改造成集餐饮、游览、休闲旅游、商务办公和文化活动的的渔人码头。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登上丹东路轮渡站上的二层贯通平台,沿着黄浦江向西遥望,陆家嘴的高楼历历在目。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江堤上每隔几步就“停泊”着一艘可以供游人栖息的“工业之舟”,其形态宛若黄浦江上运输货物的船只,舟中间种植着花花草草,舟头、舟尾和两边可坐,栅格状的扶手围着座位,有一种小隐私的舒适感,创造出背靠绿化面江而坐的惬意情景。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一眼看去犹如一个个漂浮的生态岛,和地面交叉延伸的工业之轨相互呼应。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江堤上摆放着十余个缆墩,像供游人休息的座位,也像一尊尊钢铁雕塑。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漫步滨江,眼前是一大片毫无遮挡的江岸,黄浦江在面前豁然开朗。江潮轻拍着堤岸,一簇簇一丛丛芦苇随风摇曳。芦苇是原来码头之间的野生植物,这些芦苇丛见证了昔日码头工人在码头间穿梭往来,日日辛劳的身影。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渔人码头滨江是杨浦滨江示范段,全长550米,于20169月建成开放。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江边,工厂留下的痕迹。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有过工厂经历的人都会熟悉这些标语口号。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当年中国最大的海洋鱼市场,如今已蝶变成东方渔人码头。两个地标式的建筑,一个是高耸入云达161米的高层建筑,造型酷似一条凌空跃起的“跳鱼”,顶部的鱼头对着苍穹;另一个是长70米的平躺着的低层建筑,头部为椭圆形,尾巴如桨,呈卧鱼欲入江遨游的状态。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这两条的六角菱形和长方形的玻璃幕墙凹凸有致,在太阳映照下五彩斑斓,仿佛是一爿爿鱼鳞在波光里闪烁。似乎在提醒后人,这里曾经是樯桅林立,船进船出的渔港。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呈“跳鱼”状的高层建筑。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这幢当年鱼市场留下的老建筑已被修缮改建,楼层立面被改造成高低交错的琴键状,有灵气且有韵律感。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老建筑的北立面。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灰色的跑步道上写着“中国第一海洋木火市场”,将人们引向这座老建筑。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为了不阻碍滨江观景效果,老建筑整个一层全被打通,成为通透的公共空间。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在老建筑的临江处我们还能看到斑驳的老防汛墙,这是特意保留下来的历史遗存。防汛墙上的文字告诉我们,1936年国民政府在杨树浦底复兴岛建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鱼市场,可惜复兴岛鱼市场的繁荣只维持了一年多的时间,1937·一三抗战爆发,鱼市场被侵华日本海军占用,部分建筑毁于炮火。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1946年江浦路卸渔港重建,鱼市场正式复业。19496月解放军上海市军管会接收鱼市场,并进行了一系列整顿改革。1953年,上海市鱼市场改名为上海水产市场”。1990年建成占地5万平方米的国家级上海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当年鱼市场的江浦路码头岸线长达200多米,这一段地处黄浦江要津,堪称黄金水道,几乎整个东海、黄海上的渔船都到上海来投售,若逢鱼汛期间,江浦路鱼码头近处的江面上,桅墙如林,鱼旗飘扬,汽笛应对,鸥鸟翔集,一派兴旺景象。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通透的鱼市场老建筑营造了“渔港再现”,一组铁艺雕塑形象地展现了当年繁忙的鱼市场情景。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两个鱼贩子正将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倒入箩筐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一个挑着担子的的鱼贩子正在步履蹒跚地行走。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铁艺雕塑将人们带入历史场景中。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灰色的健身步道上的文字清晰地标明了这段滨江地块的原主人。1895年这里是英商杨树浦纱厂;1915年英商怡和洋行在此筹建新怡和纱厂。解放后几经变更这里是第五毛纺厂和毛条一厂。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这幢建于1918的透着英伦味道的小洋房就是新怡和纱厂英国大班的住宅。在毛条厂时代,这里是厂里的疗养所”,职工生病需要短期观察,就在里面休息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这是原先上海第一毛条厂唯一保留下来的建筑。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老洋房的边上有一个漂浮在湿地上的“雨水花园”。这个地块本要建设两栋别墅,地基已挖好,但后来别墅停建,施工挖出的低地就自然地积存雨水成了一片池塘。设计团队因地制宜,在这里种上芦苇、铺上栈桥,搭建花园。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现在这幢小洋房变成了供游人休息的咖啡吧。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滨江的设计者营造的“纱厂廊架”从坡道穿越廊架而上,犹如穿越时空回到纺织机嗡嗡作响的大工业时代。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两尊铁艺雕塑“纺织女工”围绕着“纱厂廊架”。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在伸向岸上高地的一大片斜坡上,矗立着4个姿态不同的扛大包的码头工人铁艺雕塑。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当年怡和纱厂用的棉花和羊毛全都是靠码头工人从船上一包包背下来的。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为了充分体现码头的历史感,江边保留了大量旧时的遗物。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所有的扶手、栅栏都采取了整旧如旧的手法,采用具有凝重感的铁锈色。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高高的路灯电线杆是由旧水管改造的,显得古朴、笨拙和大气。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整齐排列锈色的电线杆和远处杨浦大桥红色的桥塔垃遥相呼应,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向百年杨浦工业致敬。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在轮渡上拍到的渔人码头。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杨浦滨江(3)渔人码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