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23号外滩的斗拱

标签:
杂谈 |

外滩23号,中国银行。建成于1937年,设计师:公和洋行威尔逊和中国建筑师陆谦受。建筑风格:带中国元素的装饰艺术风格,地址:中山东一路23号。


塔楼屋顶是平缓的颇具中国民族风格的方形尖顶,覆以铜绿色的琉璃瓦,给人四平八稳、福禄无边的感觉。

屋顶檐口用石斗拱装饰。
















一对貔貅摆放在银行大门两侧。
中国银行的前身是清政府的国家银行——大清银行。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组建中国银行,先在汉口路50号大清银行旧址办公,又到北京成立总行,1928年迁回时在外滩原德国总会办公。但一座总会建筑终究不适合业务蒸蒸日上的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嘉璈认为“银行实力足与驻在上海的欧美银行相抗衡,必须有一新式建筑,方足象征中国银行之现代化,表示基础巩固,信孚中外”。
中国银行原打算展示实力的是一座34层巨厦,不过后来,这座雄心大楼大大缩水。个中原因成了外滩著名的谜团之一。犹太富商沙逊因担心高度超越沙逊大厦而向工部局施压是最常见的版本,中行档案1934年的一次会议记录也显示了管理层对工部局反对的担忧。但也有专家认为不景气的经济是缩水的主要原因。
中国银行大厦建成,外滩的天际线差不多在那个时候完成。和平饭店和中国银行高耸挺拔,是外滩建筑群交响曲的第二个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