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人物雕塑(28)同济魂李国豪

标签:
杂谈 |
上海城市人物雕塑(28)同济魂李国豪



可是,这位优秀学生的心中深深烙着“国弱遭人欺”的痛楚。在他考入同济的第三年,吴淞的同济校园就在侵华日军发动的“一·二八”事变的炮火中化成废墟。1938年,李国豪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抱着科学救国的思想,赴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深造,这一待又是七年。在德国,27岁发表博士论文《悬索桥按二阶理论的实用计算》,由此一举成名,被誉为“悬索桥李”。

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李国豪回到祖国,回到同济校园。此后,李国豪再没离开过同济。期间,他主持创办了同济大学的桥梁工程专业和工程力学专业,首次培养桥梁工程研究生。1978年,李国豪任同济大学校长。在这个岗位上,他迎来人生的另一个“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