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人物雕像(1)徐光启

标签:
杂谈 |
上海城市人物雕像(1)徐光启

徐光启(1562-1633年),明代著名科学家、明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徐光启出生在松江府上海县乔家浜畔的九间楼。九间楼位于现黄浦区老城厢小东门乔家路234-244号。徐光启可谓地道的上海人。
余秋雨在《上海人》这篇文章中是这样评价徐光启的:
“我认为上海文明的肇始者,是明代进士徐光启,他可算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上海人。”
“开通、好学、随和、机灵,传统文化也学得会,社会现实也周旋得开,却把心灵的门户向着世界文明洞开,敢将不久前还十分陌生的新知识吸纳进来,并自然而然地汇入人生。不像湖北人张居正那样为兴利除弊深谋远虑,不像广东人海瑞那样拼死苦谏,不像江西人汤显祖那样挚情吟唱,这便是出现在明代的第一个精明的上海人。”

“徐光启(1562年—1633年)上海人。明朝历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兼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曾在肇嘉浜路西侧创建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践和著书立说。他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徒。逝世后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归葬于此(今徐家汇光启公园),其部分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厍”后渐成集镇。因地当肇家浜和李漎泾两水汇合处故称徐家汇。“徐汇区”区名由此而得。”












光启公园内有四座徐光启的塑像,塑像展现了徐光启作为科学家和中西文化交流先驱的形象。
雕塑《夜观星象》。
2007年为纪念徐光启暨《几何原本》翻译出版400周年,徐汇区人民政府出资,上海油画雕塑院设计创作。同年11月8日,徐汇区人民政府等五家单位为雕塑落成揭幕。
1629年(崇祯二年)徐光启主持修历。1632年《崇祯历书》修撰工作基本完成。该历书融通古今,兼采中西,是中国近代历法之基础。

雕塑《督造火炮》。
徐光启,军事家。主张“强国必以正兵”1629年起,他守卫京城,督造“红衣大炮”。他编写的《徐氏庖言》,是我国军事理论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此作品是2012年,徐光启诞辰450周年,徐汇区人民政府出资,上海油画雕塑院杨冬白创作。

雕塑《徐、利谈道》。
1605年(万历三十三年)冬,徐光启和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合作翻译古希腊数学名著《几何原本》。1607年,全书前六卷译成,在北京刻印。
2007年为纪念徐光启暨《几何原本》翻译出版400周年,徐汇区人民政府出资,上海友人雕刻艺术工程有限公司雕塑家严友人创作。同年11月8日,徐汇区人民政府等五家单位为雕塑落成揭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