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达克建筑(5)美国花旗总会

原美国花旗总会(旅沪美侨俱乐部)位于福州路209号。邬达克设计于1923年5月,建成于1925年。这座被称为“乔治亚”风格的建筑据说是邬达克特别喜欢的设计,每当人们提起花旗总会大楼,他总是罕见地表现他的沾沾自喜。
大楼的立面竖向三段式划分,显然,邬达克想让它焕发的还是古典的美学趣味。
1925年,花旗总会建成后,进入总会餐厅、酒吧、弹子房、扑克室、阅览室、舞厅以及供会员住宿的房间的多半是美国洋行、银行里的高级职员。
太平洋战争时花旗总会被日军封闭,抗战胜利后总会恢复。上海解放前后,美侨大部分撤退,总会亦告停顿。1953年后,这里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改名高法大楼。

大楼底层入口处,有个三开间大小装饰有塔什干柱式的浅门廊。

底层至六层外墙砌棕色墙砖,系从美国采购,以白水泥嵌缝。


二层为落地长窗,外面挑出长阳台,铁花栏杆。各层窗皆长方形,窗媚呈白色弧状。
最高层为白色大理石双壁柱劵窗,顶上挑出檐口。让大楼有一种迷人的优雅。


白色大理石双壁柱劵窗。

现在大楼的铁栏栅总是紧闭着,似乎没人在内办公。一天趁有人进出,征得同意在门口拍了两张照片,一睹建筑内部真容。室内昏暗空无一人。只见,白色大理石弧形楼梯由两边盘旋而上,可至平台客梯处。楼梯铸铁栏杆上有精美的花饰。


建筑的墙上挂有上海市人民政府1994年2月15日颁布的“优秀历史建筑”铭牌。铭牌上刻有:福州路209号,原为美国花旗总会(旅沪美侨俱乐部)。克利洋行(美)邬达克设计,新仁记营造厂承建,钢筋混凝土结构,1923年-1925年建造。美洲殖民时期乔治式。立面竖向三段式划分,底层中间三开间饰塔什干式柱的浅门廊。
美国花旗总会老照片。
在美国花旗总会落成之际,邬达克走到了一个重要的交叉路口,或者说是他在上海生活的一个分水岭。1924年12月1日,年仅31岁的邬达克在外滩一边的横滨正金银行的某个空间中开出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邬达克打样行。

美国花旗总会老照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