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库门(18)鲁迅故居景云里

(2014-01-22 09:40:52)
标签:

杂谈

鲁迅故居景云里

石库门(18)鲁迅故居景云里    虹口区横浜路,一头连着宝山路,一头连着多伦路,是一条被小摊小贩占满的小马路。鲁迅在上海的第一个固定住所——景云里(横浜路35弄)就躲在这的逼仄、杂乱而熙熙攘攘的小路之中。
石库门(18)鲁迅故居景云里    景云里建造于1925年,现在弄口的“景云里”字样仍然清晰可见。鲁迅搬来的时候,这里刚刚落成不过两年,有坐北朝南的3排三层石库门住宅。1927年10月8日,鲁迅和许广平到上海的第五天就从位于今天外滩附近的共和旅馆搬到了这里,住进23号。

石库门(18)鲁迅故居景云里

                走进景云里。

石库门(18)鲁迅故居景云里

鲁迅住的这条小弄堂的第一家是17号,最后一家是23号。弄堂狭小、光线阴暗,是一个极为普通的一开间三层石库门民居。鲁迅当时刚刚从广州移居上海,在意的是邻居。原来,鲁迅的三弟周建人当时就住在景云里,周建人告诉鲁迅,他的邻家还有叶圣陶和茅盾。有那么多熟人,难怪鲁迅很快决定搬来。二、三十年代,陈望道、冯雪峰、柔石等一大批名人也曾在此居住过。

石库门(18)鲁迅故居景云里    鲁迅一家搬进23号,他与许广平住在三楼。由于每晚邻居家麻将牌声喧闹,影响鲁迅写作,第二年就搬到18号。后来又因17号朝东有窗,阳光比较充足,又搬迁过去。许广平说“景云深处是吾家”,她在这里生下了海婴。
石库门(18)鲁迅故居景云里


石库门(18)鲁迅故居景云里


石库门(18)鲁迅故居景云里

鲁迅在景云里除了写作和翻译作品,还主编了《语丝》、《萌芽》等文学刊物。为此他与许多文学青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青年诗人殷夫,就在景云里受到鲁迅的热情接待。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美国友人史沫特莱,都是鲁迅住在景云里时结识的。

石库门(18)鲁迅故居景云里    鲁迅在景云里住得并不称心,他对邻居的滋扰颇有怨言。他在给友人韦素园的信中写道:“…而苦于终日伏案写字,晚上是打牌声,往往睡不着,所以又很想变换变换了…”19305月在内山完造的帮助下,鲁迅一家从景云里移居到北四川路194号,时称拉摩斯公寓。
石库门(18)鲁迅故居景云里

    鲁迅曾经将自己的一些杂文编成《且介亭杂文》,所谓“且介”,就是“租界”两字各取一半,“亭”指亭子间,实际上,鲁迅的许多杂文都写于石库门里。

鲁迅住过石库门,茅盾也住过石库门。从石库门里走出来的著名作家可以开上一长串名单。就拿四川北路北首,也就是与景云里很近的地方大约一个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20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瞿秋白、茅盾、郭沫若、叶圣陶、夏衍、冯雪峰、丁玲、柔石、沈尹默、施蛰存……一大批中国文学巨匠和著名作家在此生活从事文学活动,大半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精华浓缩在这里。这些文化名人以及大批的文学青年,许人多都住过石库门,石库门何等辉煌!

石库门因为住进许多文艺家而生色。“亭子间作家”就是其中之一。

   亭子间在石库门楼梯转弯处,是一间很小的十来平方米房间,通常朝北,冬冷夏热,是石库门建筑中条件最差的一间,常常被主人出租以增加收益。入住的都是住不起好房子的穷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不少文艺界的人士纷纷来上海寻找新的生活。他们大多没有家眷,在陋室中苦读钻研、构思写作,进行各种艺术活动。这些文人不仅住在亭子间,创作于亭子间,他们的作品中也大量涉及亭子间和石库门生活,故有“亭子间文学”、“亭子间作家”之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