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8
  • 关注人气: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05-11 13:36:44)
标签:

教育

http://s13/middle/7eb3c37dta2f975af5dec&690

 

作  者:沈毅,崔允漷 主编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1

 


内容简介

本书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故事分享”。课堂观察的研究与实践,一路走来,我们有着太多的艰难、太多的思考和太多的喜悅。故事不仅记录了我们的旅程,也能让读者理解我们的旅程和课堂观察本身。为此,我们收录了课堂观察大区域合作体——浙江余杭、北京海淀、于夏银川探索的若干故事,与读者分享。
 
第二部分“问题解答”。我们相信,专业行动不仅需要经验积累,而且需要知识基础。我们选择了20个问题,用问答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课堂观察的概念、意义、操作技术与流程、局限性,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根据我们的经验,这对教师形成正确的观念并在这种观念指导下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部分“范式创新”。拆除听评课的“旧房子”是件容易的事,但重建听评课的“新房子”就不容易了。我们在崔教授团队的强有力支持下创造了一种新的听评课范式,这一部分的核心就是《课堂观察框架(第三版)》和部分观察记录工具。这是我们做得最为艰辛的部分,也是本书的精华部显示全部信息

 

 

目录

基于伙伴关系的学校变革

前言


第一部分 故事分享
1 课堂观察在我校
1.1 《课堂观察手册》诞生记
1.2 手牵手,我们一起走
1.3 生化组,课堂观察的弄潮儿
1.4 四份观察量表的故事
1.5 是谁改变了我的专业生活
1.6 菜鸟眼中的课堂观察
2 课堂观察在他校
2.1 课堂观察在银川一中
2.2 我们这群“课堂观察”的“粉丝”
2.3 量表,好想掀起你的“盖头”来


第二部分 问题解答
1 认识课堂观察
1.1 何为课堂观察?
1.2 课堂观察的意义何在?
1.3 为什么需要建立一种课堂观察的合作体?
1.4 为什么将课堂观察框架设计为四个维度?
1.5 何为课堂观察的程序?
1.6 课前会议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1.7 课后会议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1.8 课堂观察的类型有哪些?
1.9 课堂观察的局限性是什么?
2 开展课堂观察
2.1 教师如何利用课堂观察框架?
2.2 如何确定课堂观察点?
2.3 如何选择或自主开发课堂观察/记录工具?
2.4 进入现场观察要注意哪些问题?
2.5 课堂观察记录有哪些具体的方式?
2.6 如何处理记录的数据?
2.7 在整理数据进行必要的推论时应注意些什么?
3 展望课堂观察
3.1 课堂观察需要哪些支持或保障?
3.2 学校如何培训教师开展课堂观察?
3.3 在开展课堂观察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4 课堂观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哪些?


第三部分 范式创新
1 课堂观察框架
1.1 课堂观察框架的开发过程
1.2 课堂观察框架(第三版)
2 课堂观察工具
2.1 学生学习维度
2.2 教师教学维度
2.3 课程性质维度
2.4 课堂文化维度


第四部分 课例研究
课例一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生物必修模块2)
课例二 化学电源的构造与原理(化学必修模块1)
课例三 花儿一路绽放(政治必修模块3)
课例四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生物必修模块1)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