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顾式太极拳在南京的传播和发展

(2012-02-08 13:38:28)
标签:

转载

分类: 太极修炼

顾式太极拳在南京的传播和发展

 

    顾式太极拳在南京的传播,始于1993年秋,发展至今已近20年。其间经历了两个阶段:1993年至1996年为传入期;1997年至今为发展期。

传入期(1993年——1996年)

http://s8/middle/4e1e7febhb8329ef133a7&690
刘登信先生(中)于1994年夏与弟子祁俊方(右)等学生在精武馆训练之余留影

    1993年秋,刘登信先生在“第二届邯郸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结束之后,受南京市武术协会精武武术馆之邀,来宁传授顾式太极拳。顾式太极拳在河北邯郸地区秘传300余年,始终不曾大规模对外传播,是一套鲜为人知的优秀拳种。

    刘登信刚到南京时,一方面是雄心勃勃,希望迅速的推广顾式太极拳,一方面也有一些顾虑,毕竟顾式太极拳是陌生的拳种,不要说南京,就是在邯郸,知道的人也很少。

南京作为旧中国的首都,在当时的国术馆里曾经云集了中国武术界各门派的顶尖高手,他们代表了中国武术的最高水平,虽然这些名家最后曲终人散,但影响力仍然存在。太极拳方面,六大派太极拳在南京都有传人,经过历代高手的辛勤传播,更是硕果累累。

    基于这种情况,刘登信先生开始并未专授太极拳,而是将太极拳、外家拳、散打一块教,在踢打摔拿之中体现太极拳的精髓。当时武术馆中教散打、硬气功的教练张某,原是少林寺某武校教练,精通散打,虽然见到刘登信都很客气,但是内心对太极拳的怀疑还是时有流露。刘登信为了迅速打开局面,就约他切磋,刘一拳打去,张闪身躲过,就在他闪身的刹那,刘前臂变向,略略一挤,张某腾空撞到墙上。张对自己是怎样被掷出丈外感到莫名其妙,百思不得其解。从此,改变了对太极拳的看法,深知其中奥妙无穷,随之拜刘登信先生为师学习顾式太极拳。

    虽然顾式太极拳没有什么知名度,刘登信先生也为人低调,但是南京太极拳界的高手还是时常找上门来,这些人现在已是南京太极拳界的栋梁人物,为照顾影响,此处隐去其名讳。

 

 

 

http://s13/middle/4e1e7febhb832a361d53c&690
1995年在东南大学,弟子蔡琴(右)、付明胜(左)在练习顾式太极拳大捋推手

http://s3/middle/4e1e7febhb832b42fc222&690

刘登信先生于2000年秋在南京绣球公园与部分弟子学生合影

http://s9/middle/4e1e7febhb832b7cee948&690

刘登信先生于2003年秋在南京灵谷寺于张寿年弟子刘涛(右),张怀金(左)合影

    某人有南京推手第一的绰号,身材敦实,见了刘登信立刻塌下身子,两臂按住刘的两臂,想逼退刘。刘一个挒劲就将该人打倒。因为地面坚硬,为避免对方头部受伤,刘登信发力之后又扶起了该人。

    又一陈式太极拳传人身高体健,经人介绍与刘登信相识,握手之际想使擒拿手法,刘登信早已听住劲,并以内力敷住对方,令其不得动,正好现场有一张乒乓球桌子,刘登信就轻轻将其按坐在桌上。

   还有一位专业举重教练,也擅长摔跤,力量之大是刘登信前所未见的。与刘登信较量时如猛虎扑食,刘登信也是内力猝发,刹那间将对方抛至墙上。此事之后,刘登信非常感慨,说当年常常问师父张斌,怎样才能应付大力士,师父总是说,练好拳自然就能。当时自己心里怀疑,现在真的有了体会。

    1994年夏,刘登信先生应安徽省凤阳地区武术界邀请,赴该地交流。当地民风强悍,盛行散打格斗,对松柔的太极拳看不上眼。一日来了六个25岁左右的壮汉,要求切磋过招。因没有任何防护设施,开始刘登信担心伤着对方,怕影响感情,失去交流的意义,就婉言相拒,不料其越发嚣张,语气刚硬,咄咄逼人。无奈,刘登信就让随从的一个徒弟应付一下。刚开始是一对一的切磋,短短三分钟内刘登信的徒弟运用娴熟的技巧就将其中的二人挫败。此时,其领头的感觉丢了面子,恼羞成怒,大吼一声六人同时冲了上来,竟演变为群殴。刘登信见状,健步如飞,身似游龙,挥舞手中一条擦汗的毛巾,上下翻飞,穿插于众人之中,使他们眼花缭乱不能近身,并喝令他们住手。站在刘登信身后的两个人那里听劝,认为是偷袭的大好时机,就同时出拳,却刚一出手就被刘登信的一个回手捋采劲制住,双双跪仆在地。刘登信轻拍着两人的后脑说:“你们把友谊交流变成殴斗实在是太缺乏武德教育了,再动我就要伤你们了。”这样刘登信基本上镇住了整个局势,趋于平静。但其中还有一个不服,气势汹汹,非要再打。此时,跪在地上的他们一个同伙站起来一拳打在他的鼻子上,使其血流满面,倒地难起,并告诉他:“不能打了,这位刘师傅背后像张了眼睛一样,我们偷袭都不成,再打是找死啊!”这样他们才从路上拦了一辆拖拉机,将那位受伤的同伙抬在车上往医院治伤去了。

    刘登信轻轻松松就打退了六名高手的围攻,而且在得手时也不伤害他们,这种高超的技艺、高尚的武德至今仍在凤阳地区传为佳话。

    刘登信先生南下之初,交手事迹举不胜举,虽然所向披靡,但是刘登信总是心怀仁厚,尽可能保护对方,所以朋友越打越多。南京老武术家葛本领,原为六合八法拳大家,对各派太极拳都有涉猎,功力深厚。与刘登信结交之后,为顾式太极拳的浑厚内力所折服,加上原有的功底,葛老的推手水平更上一层楼。刘登信在南京期间,每逢重大场合,总是和葛配对表演乱采花,两人一个白衣,一个黑衣,进退往复,高潮迭起,令人眼花缭乱。

http://s1/middle/4e1e7febhb832c0bc4410&690
刘登信先生于1995年春在东南大学大学生宿舍内与弟子乔鹏(右)及其同学合影。

    刘登信先生在武术馆执教期间,除去武术馆专业学员之外,前来学拳的人主要有王宇光、沈亚桥、张寿年等人。其中王宇光是南汽集团的在职博士,后来移民加拿大,成为在加拿大推广顾式太极拳的第一人。

    1994年夏,由于傅明盛的介绍,东南大学武术协会邀请刘登信先生赴该校教拳。傅明盛文武全才,身体素质极高,多次获得南京市的长跑冠军,在东南大学的学生中影响力很大。东南大学旧称中央大学,郝月如等名家曾经长期在此教拳,所以全校师生中颇有尚武之风。因为有此基础,加上傅明盛的穿针引线,两天内就有50多人报名参加。但毕竟都是青年大学生,对软绵绵的太极拳是否有技击功能还是有疑虑。刘登信看透了学生的想法,第一节课并未教大家套路,主动说:“哪一位的力量最大请站出来向我进攻,以体会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之技巧。”说罢就有一小伙子冲了上来,只见其与刘登信先生的身体略一接触,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飞出数丈之外,使在场的学生大开眼界,响起了一片喝彩声。紧接着刘登信将太极拳以小力胜大力、以柔克刚之力学原理讲于学生,使他们对太极拳从感性上到理性上有了新的认识。之后,都诚心悦服地学习顾式太极拳,使这支珍贵武术奇葩在东南大学一下呈现出爆发的态势。

http://s8/middle/4e1e7febhb832c5ef0667&690
1994年冬刘登信先生在东南大学大学生与体育明星联欢会上表演太极推手。着黑衣者为南京市著名武术家葛本龄先生。
http://s12/middle/4e1e7febhb832c6e2eebb&690
刘登信先生在联欢会上留影

    当时东南大学师生学拳有多少人,现在已经无法统计,其中成绩突出的,除傅明盛外,有何基原、王辉、杨俊宴、蔡勤、乔鹏、陈朝阳、朱馥艺等。在校学生之外,还有部分教师也投入学拳行列,最有特点的是美籍教师淡曼夫。淡曼夫是美国芝加哥人,身高力大,在美国曾经向杨式太极拳名家郑曼青的弟子学太极拳,来中国杭州之后,又跟当地太极拳高手请教,所以有相当的太极拳水平,尤其在推手方面,一般的拳师根本不是其对手。见到刘登信后,只一搭手,淡曼夫就腾空而起,于是淡曼夫甘拜下风,虚心求教。

    由于顾式太极拳从未大规模传播,所以其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口传身授,主张说的多不如练的苦。这种教学方式吸引了这群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大家纷纷以吃苦为乐,以出汗为荣,在艰苦的磨练之中,悄悄地奠定了今后的人生成功之路。十几年之后,当年的莘莘学子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回顾自己的成长历史,不禁感慨当年学拳的艰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东南大学是全国重点高校,在文化上辐射面很广。由于该校学生的带动,周边地区的太极拳爱好者也纷至沓来,著名的有南京军区空军某部的军官张鸣南,书法家于国年等等。于国年是当代草圣林散之的再传弟子,对杨式太极拳有较深造诣,师从刘登信之后,不仅太极拳突飞猛进,书法水平也日趋完美。

http://s12/middle/4e1e7febhb832cb2d27db&690
1994年春南京部分弟子学生设宴祝贺刘登信先生生日。书法家于国年即兴写到:中原方逐鹿,大泽伏龙蛇。左一于国年,右一付明胜,右二蔡琴。
http://s5/middle/4e1e7febhb832cc31baf4&690
刘登信先生与弟子王辉(右)、张寿年(左)合影
http://s3/middle/4e1e7febhb832cd90a092&690
大家一起举杯祝贺

    此时顾式太极拳在南京已经有了相当的知名度,一些其他拳种的名家也登门友好交流了。查拳大师于振声的徒弟钟老,天生神力,虽然年过七旬仍然雄风不减,公园里的三人长椅,为混凝土所铸,钟老轻轻松松就举过头顶。一般人表演金钟罩,最多是用枪尖抵住小腹,而钟竟然抵住肚脐!丹田叫力,硬是分毫不损。钟老见过刘登信的推手之后,赞叹不已,摸着刘登信的双手说:这么细嫩的皮肤,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爆发力?

     1995年夏,邯郸地区为了更好地办好该年9月份的第三届“中国邯郸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要组建一支30人的集训队,以迎战国内外高手,显示东道主的实力。组委会就将邯郸区域范围内的各门派高手、精英近200名选手云集在永年县,搭起了一座既不排派又不排外人人都有一展风采的舞台,展开了为期四天的擂台对抗选拔赛。在此比赛中刘登信先生凭扎实的顾式太极拳功夫力挫群雄,以绝对的优势获得重量级冠军,这次比赛大大提高了顾式太极拳在邯郸的知名度。由于杰出的表现受到了主管领导的好评和赞赏,随任命刘登信先生为邯郸永年太极拳推手集训队的队长。刘登信先生为了训练出一只能征善战的队伍,离开南京数月。在此期间,王辉、沈亚桥赴邯郸观摩,有幸见到了师爷张斌先生。师爷虽然已到耄耋之年,但仍面色红润,两眼炯炯有神,一望便知是一位内功深厚的大家。9月份,刘登信不负众望,力克国内外各路强手荣获推手重量级冠军。这次太极拳大赛,对南京顾式太极拳的爱好者影响很大,刘登信也根据现代竞技推手的规则,特别设计了一些训练方法,使学生们的推手水平短时间内获得了较大提高。

     在弟子们眼中,刘登信为人坦诚,性格直率,其拳如其人,拳架舒展大气,推手刚柔并济,内力浑厚。其教拳风格讲科学、重实践,从不拿高深的拳理来忽悠学员。

     刘登信教拳讲究循序渐进。他常讲:“饭要一口一口吃,功夫要一天一天的提高,练拳没有捷径可走,不要好高骛远,只有苦练才能出真功。”有的学员喜欢研究拳理,各种太极拳谱看了很多,练拳时总喜欢往拳谱上靠。刘登信跟他们说:“练拳本来是件简单的事,你不要把它搞得太复杂了,只要按要领练习,功夫到了,那些拳理你自然会明白,功夫不到,我说了你也很难明白。”

   刘登信教拳重实践。当有学员练拳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时,他总是喜欢通过动作示范来让人体会。他常说:“给你讲十遍拳理,不如打你个跟头”。他还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拳练得对不对,关键看功夫有没有长进。”

    刘登信先生聪明好学,精研拳论,而且他长期参加国家级大型太极推手、散手比赛,对太极拳实战技术的理解远非一般拳师可比,所以他讲拳理通俗易懂,符合科学原理,不搞玄而又玄的理论。

有学员问:“很多书上说太极拳是根据阴阳理论创出来的,是不是这么回事?”刘登信答:“太极拳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我对此没有专门研究,不敢妄下断语。但就自身体会而言,我认为太极拳是在外家拳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但是它的技击原理非常符合阴阳理论,所以很多名家高手就直接用阴阳理论来解释拳理。如果不用阴阳,而用现代的解剖学、力学理论来解释,一样可以。”

    学员问:“太极拳与其它拳术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刘登信答:“太极拳本质上是一种格斗术,它的特点就是控制平衡,使自己保持平衡,使对手失去平衡,从而达到我顺人被的目的;对手失去平衡则不能发挥攻击力,也无法有效抵御我方的进攻;反之,我方保持平衡则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攻击力,也能轻易化解对方的进攻。”

    学员问:“怎样才能做到我顺人背呢?”刘登信答:“通过太极八法的组合应用,在沾、粘、连、随中寻找机会将对手引进落空,使之失去平衡。当然,这需要通过长期的推手训练才能做到。”

学员问:“太极推手跟摔跤有什么区别?”刘登信答:“首先是目的不同,摔跤的目的是把对手摔倒,太极推手的目的是将对手引进落空,为击打对手创造条件;其次是技法不同,摔跤要抓把,太极推手不抓把。”

    学员问:“为什么现在的太极推手比赛,好多练摔跤的上去能拿冠军?”刘登信答:“太极推手是训练听劲和柔化功夫的一种方法,是为散手服务的,现在把它变成一种独立的体育项目,对提高太极推手的水平有很大帮助,但是也必然会使太极推手偏离本来的方向,令推手与摔跤越来越接近。好多参加推手比赛的选手都是专业摔跤队出来的,在体能上是一般业余选手无法能及的,他们熟悉推手比赛的规则后,再有针对性地练一段时间,拿推手比赛冠军也正常。”

http://s3/middle/4e1e7febhb832d3a06992&690
刘登信先生于1994年在南京长江大桥下与精武馆部分弟子学生合影

    学员问:“如果我要用太极散手和练散打的实战,我怎样才能粘住他呢?”刘登信答:“先要搞清楚一点,太极拳是在外家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太极拳讲沾、粘、连、随,并不等于普通的拳打脚踢就不会。比方说,太极拳的沾、粘、连、随是大学课程,普通的拳打脚踢是小学课程,你不可能只上大学不上小学。对付散打,如果你断开手也能和对方对抗,那么粘住他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反过来讲,如果你断开手根本不能和对方对抗,那么就不要幻想能粘住他了。”

    从1993年秋至1996年夏,这是顾式太极拳传入南京的第一阶段。这个时期刘登信不过三十出头,学生们也大多20来岁,师生年纪相差不大,思想也接近,所以大家呈现出一种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姿态,展望未来都是踌躇满志,为顾式太极拳在南京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期(1997年——至今)

     顾式太极拳传入南京三年后,学生们的水平基本入门。后刘登信先生由于多次在“中国邯郸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中屡屡夺冠,知名度越来越高,随之,应邀到各省市及部分高校传拳授艺,巡回讲学,事务非常繁忙,很难像前一个时期那样专心致志地在南京教学了。尽管如此,刘登信还是不定期地来南京讲课,讲课的内容不限于普及拳架,而是在劲路、内功等细微处精雕细琢。

    这个时期,刘登信先生的学生们起到了生根开花的作用,尤其值得介绍的是张寿年。张寿年7岁学拳,早期是查拳名家杨宝庆的再传弟子,杨宝庆绰号“杨小辫子”,是南京赫赫有名的外家高手,身世武功都颇具传奇色彩。除查拳外,张寿年还跟万籁声的后人学过自然门武功。两门武功相加,张寿年起码精通几十套拳法。张悟性高深,超过常人,1994年师从刘登信之后,108式的顾式太极拳,仅3天就全部学完。

    张寿年除太极拳和推手之外,对顾式太极拳的轻功尤其着迷。顾式太极拳祖师当中,很多擅长轻功。如七代传人张明芹,轻功造诣极深,曾经手抓马尾,随马奔跑数十里而不喘。八代传人张斌,学顾式太极拳时已近中年,生活环境也与古代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尽管没有专门研究轻功,但还是把完整的练法教给了刘登信。

   传统的轻功外练跑跳之功,内练丹田之气。张寿年练拳极其用功,短期之内就达到经脉尽通、内气充盈的地步,以此为基础,配合顾式太极拳的身法,轻功的进步也相当迅速。

     一般传说练轻功,往往是在墙头搭一条长木板,让人斜着往上跑,然后逐渐缩小木板与地面的角度,直至去掉木板。张寿年根据自己的练功实践,认为这样是多余的,只要身法控制的好,有一定的内气基础,即使不跑斜板也一样可以几步上墙。

     当时张寿年还不到30岁,体重也轻,三四米高的墙,大概两步就能上去,刘登信先生对此也给予肯定。而且,不仅仅是张本人如此,张的不少徒弟也同样能够做到,其中最好的是刘涛。刘涛身材颀长,天生就是练轻功的好料子,在张寿年的悉心指导和刘登信的点拨下,进步极快,后来在2005年2月份河北永年广府举办的太极拳年会上,以顾式太极拳获得传统拳冠军。

 http://s12/middle/4e1e7febhb832e5b4f2eb&690

1994年刘登信先生与弟子王辉(右)、张寿年(左)合影


http://s10/middle/4e1e7febhb832fd4be859&690 
2003年秋刘登信先生在南京灵谷寺与张寿年弟子刘涛合影

   张寿年的另一位弟子张怀金,是南京工业大学硕士,拳架规范,毕业后在济南工作,是济南传播顾式太极拳的第一人。

     张寿年为人豪爽热情,教拳知无不言,所以求学者众多。在这些人中,高学历者居多,如王长虎、刘方明、叶勇、岳健、顾宇璇、梁燕、陶源等。除去上述年轻人之外,还有一些中年以后的学生,比如张新宁、汪澍儒、张淑兰等。这些人虽然不追求技击,但是出于健身的目的,锻炼也相当刻苦认真,而且硕果累累。如张淑兰,原患有严重的腰椎盘滑脱症,群医束手,后通过学习顾式太极拳及内功,竟然不药而癒,创造了医学的奇迹。

     张寿年先后在南京红山公园、山西路广场等地教拳,他的教学点,已经成为顾式太极拳在南京的窗口。通过长期的教学,张寿年结交了大批武林同道,比如南京的形意拳、梅花拳等流派代表人,为顾式太极拳在南京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丰厚的人脉基础,这些武林朋友为后来顾式太极拳研究会的成立也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热情的帮助。

     刘登信先生早期在南京的弟子,后来大多成为社会精英,由于其工作的保密性及其他缘故,这里不便一一公开,只能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做个介绍。

     杨俊宴,博士后,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东南大学“重大科技项目培育计划”重点支持对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重点为城市中心区发展与大尺度城市设计。曾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奖一等奖。参与主持设计了南京、广州、济南、杭州等一线城市的市中心规划,深受中外专家好评。

     面对荣誉,杨俊宴极其谦逊,总是说,设计灵感很多来自自己长期对太极拳的领悟,来自顾式太极拳和刘登信老师的熏染。杨俊宴从1994年至今,一直锻炼顾式太极拳,在刘登信移居青岛之后,他仍然定期飞赴青岛,继续深造。杨常常对人说,我虽然是博导,但是在刘老师面前,永远是个不成材的小学生。

    朱馥艺,东南大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也是刘登信的前期女弟子,秀外慧中,继承了太极拳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她与刘登信先生另一位男弟子,同样是建筑设计师的蔡勤因拳相识,进而相知、相恋,最终喜结连理,成就了顾式太极拳史上的一段佳话,同时也说明顾式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其凝聚力何其之强。二人的女儿蔡艺凝不满十岁就跟随张寿年学顾式太极拳,年纪虽小,但拳架已经中规中矩,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2007年,刘登信著的《武当顾式太极拳》一书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顾式太极拳历史上第一部公开出版的专著,它完整系统地介绍了顾式太极拳的历史源流、技术特点,并详尽地解释了拳架和推手的练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书出版之际,刘登信南京的几个弟子也为该书的出版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武当顾式太极拳》的出版,不仅仅是顾式太极拳历史上的大事,也是该拳在南京传播、发展的硕果。

http://s4/middle/4e1e7febhb832e89aee73&690
刘登信先生于2000年秋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上留影

     刘登信先生在东南大学授拳时的早期弟子王辉,于2003年7月份邀请师父赴青岛发展,创建了“登信太极会馆”,从此刘登信定居青岛,专业设馆授徒,事业蒸蒸日上,如今其太极拳会馆已跃居全国一流。在此大好形势的感召下,南京弟子纷纷前往青岛求学,继续深造,精益求精。

     顾式太极拳在南京的传播和发展,前后将近20年。这20年是顾式太极拳走出封闭,走向世界的第一步,由于这一步的扎实和成功,才有了日后的精彩纷呈。今天,顾式太极拳这朵武林奇葩,已经在南京生根,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必将开放得更加绚丽!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