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之:记叙性散文(一)
(2015-07-19 16:08:14)
标签:
育儿 |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之:记叙性散文(一)
【考点对接】
文意把握: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2009年湖北荆州市中考试题(《最美丽的谎言》)第11题:“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个感人的小故事。”
词句品析:体味重要词句的语境意、特殊含义、言外之义及其传达的感情。2009年四川泸州市中考试题(《世上最好的地方》)第11题:“理解划线句在文中的含义。”
结构梳理:梳理文章情节,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2009年浙江金华市中考试题(《那盆水仙花》)第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相关的故事情节。”
文体辨识:辨识记叙文中记叙的要素、顺序、详略、线索,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2009年山西省中考试题(《溃散的黑暗》)第11题:“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采用了_________。”2009年湖北襄樊市中考试题(《布鞋》)第17题:“文章以_________为线索,通过对_________的回忆,表达了对_________之情。”
要点概括:归纳文段内容,概括文章要点;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2009年四川乐山市中考试题(《往事回忆:二房坝·外公·蘸水碟》)第16题:“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外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内容探究:分析、探究文章深层的内容意义。2009年江苏苏州市中考试题(《老水车旁的风景》)第24题:“文章的标题是‘老水车旁的风景’,但开头却说‘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这‘老’与‘不老’该怎么理解?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2009年江苏扬州市中考试题(《那一扇门》)第23题:“探究: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少年’,有人认为是
写法赏析:分析、归纳文章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对特殊句式、修辞等进行赏析。2009年湖北黄冈市中考试题(《无价的奖赏》)第27题:“本文的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请从文中任选一例,对此加以简析。”
作品感受:品味文中的情感,表达阅读作品后的体会、感受、启示。2009年湖北黄冈市中考试题(《无价的奖赏》)第29题:“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请用一句话写出你阅读本文最深的一点感悟?”
个性解读:对作者的观点、思想倾向联系自己的生活作出独特的评价。2009年江苏淮安市中考试题《光阴里那些手绘的花朵》第12题:“对于在校服上手绘图案这种现象,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迁移拓展:根据阅读材料,连接生活,进行仿写、补句及片段写作训练。2009年浙江绍兴市中考试题(《宋朝的雨》)第9题:“请你写一则不少于200字的“推荐语”,向你的同学推荐上面这篇文章。“2009年湖北孝感市中考试题(《母亲的三句话》)第16题:“读了本文后,‘我’觉得:母亲的话如绵绵春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请仿照划线例句再续写一句话,表达母亲的话对‘我’的影响。”
【备考策略】
记叙性散文的阅读,关键在于把握整体文意,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因为记叙性散文的的主旨往往不是直接表现的,而是通过人和事来表达出来的。因此,要通过分析记叙的人和事,来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归纳文章的主旨。文章思路理清了,主旨理解了,把握住了文章整体大意,那么,对于局部的理解感悟,像词句理解、要点概括、语言品析、作品感受、个性解读、迁移拓展等,就在立足于整体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分析探究了。这类文体考查时设题的重点和难点也在于此。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主要通过写父亲在车站为自己买橘子时的背影,来表现深沉的父爱。对这个基本文意把握了,再无论怎样设题,无非是要求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法,但一切都是离不开这个主旨的。
解答这类试题时,要始终立足于文本,结合文章主旨,根据具体语境,去理解词句含义,概括内容特点。写作技巧是为表达的内容服务的,所以,写作技巧的考查,也要结合文意来分析。把握住了这个原则,再根据题目要求,去组织语言作答,就不会有大方向上的问题。再者,这类文体的试题,多是简答型试题,要抓住核心,要言不烦,语句通畅,按照空格多少作答。
2011丽水市宁波市 (一)应聘(13分)
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7.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8.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⑴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
⑵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
9.文中应聘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三种,选择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并说说理由。(3分)
A.被录取的是母亲
10.你对“母亲陪儿子去应聘”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3分)
2011衢州市
“门铃响呢。”在厨房忙着做晚饭的媳妇喊着。
“嘿嘿,嘿嘿嘿……”老郭依然在跟着电视乐。
“你聋了,门铃响呢!”老郭媳妇提高了嗓门。老郭这才趿拉着拖鞋来到门口,他没有急着开门,先眯着一只眼通过“猫儿眼”观望,看到的是一张被放大变了形的脸。
“是谁啊?怎么不开呢?”老郭媳妇从厨房里出来。“不熟悉!”老郭说。
“什么眼神,这不是对门的老张媳妇吗!”老郭媳妇“瞄”了几眼伸手开了门。对门的老张媳妇站在门口,手里端着满满的一碗绿豆糕。
这是个新建的小区,住户搬进来不到一年,平时各干其事互不往来。老郭媳妇和老张媳妇搭上话时间不长,知道她是自己的对门邻里,来自乡下,在城里买的房子,除此以外也就只是几句寒暄。
关上门后,老郭说:“好端端的对门怎么送咱一碗绿豆糕呢?”“是啊!”老郭媳妇听了老郭的话后,一时间也犯起了嘀咕,好端端的对门怎么就送来一碗绿豆糕呢?她想着,拿起一块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灌了她一鼻孔。
第二天,老郭媳妇开门准备上班的时候,刚好对门的老张媳妇也开门往外走。
老张媳妇一句话问得老郭媳妇犯了一下愣。
老张媳妇接着笑笑说:“那绿豆糕是乡下的麻油炸的,孩子他爷爷每年都送来, 十月初一在乡下家家户户都吃绿豆糕,是一种习惯。”
老张媳妇望着老郭媳妇远去的背影,愣了。“有啥事呢?”老张媳妇独自嘀咕,因为她不明白。
(选自《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7、小说的情节围绕一碗绿豆糕展开,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50字内)(4分)
8、根据小说对老郭媳妇的言行描写,举例分析这个人物形象。(3分)
9、联系上下文,品味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3分)
10、小说着意交代老张媳妇以及做绿豆糕送绿豆糕的习俗都来自乡下,你认为有无必要?简述理由。(3分)
2011绍兴市
7.文中对母亲有多种称呼,请你联系上下文,品味这些称呼中包含着的“我”的感情。(4分)
所谓的后妈:你妈:
8.文章第12小节说“我是在马路口忍不住回头的”,第13小节又说“我不敢再回头”,请结合文章分别说明原因。(4分)
9.有人认为把文章题目改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更好,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3分)
10.请你以白人母亲的口吻写一段在窗口遥望“我”最后离家时的内心独白。(字数150个左右)(5分)
参考答案:
(一)应聘(13分)
7.①两次替儿子领取表格②替儿子填写表格③替儿子打圆场④陪儿子面试⑥替儿子回答问题 (3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语言简洁,意思符合即可)
8.⑴“抱怨”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对当时拥挤在人群中、母亲大声叫他感到不满的心理。
9.选择A项,理由可以从文中母亲表现出来的超常能力着手,也可以从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写法着手。选择B项,理由可以从母亲的心理落差着手。(3分,
10.可从家庭教育、子女成长等角度提出看法,阐述理由。例:我认为这种现象揭示了家庭教育等问题。母亲为儿子包办一切,导致儿子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3分,观点1分,理由阐述2分,意思符合即可)
(二)
7、答案示例一:收到对门送来的绿豆糕,老郭夫妇猜测她的用意,其实,老张媳妇只是为了让他们尝尝绿豆糕的味道(或许只是乡下的一种习惯)。
示例二:对门送来一碗绿豆糕,老郭夫妇以为她有什么事,第二天老张媳妇告诉他们真的没有什么事。
示例三:老张媳妇按乡下的风俗给对门送去一碗绿豆糕,结果老郭夫妇以为她有什么事,这让老张媳妇很不明白。
8、答案示例:老郭媳妇认为来自乡下的老张媳妇送绿豆糕一定是有求于她,很世俗很势利;她为了一碗绿豆糕一晚上睡不好,担心自己被人利用,谨小慎微;她不相信老张媳妇真的没事,多疑猜忌;她明明担心老张媳妇会给她带来麻烦却口是心非假装热情,虚伪不真诚。
9、答案示例:“灌”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绿豆糕麻油香味的浓郁,又暗示了绿豆糕代表的老张媳妇淳朴真诚的邻里情谊所带来的强烈冲击。
10、答案示例一:有必要,作者这样着意交代人、物、风俗都来自乡下显然别有深意,是为了说明乡下人待人真诚,乡下的民风淳朴,以此和以老郭夫妇为代表的城里人的自私世俗形成对比。
示例二:有必要,作者这样是为了说明老张媳妇这样的乡下人没有沾染上城里人的世俗势利,他们仍保持着淳朴的民风民俗。
示例三:没必要,因为城里也有友好和谐的邻里关系,人与人的隔膜根源不在于城乡的差别。
(三)爱之望(18分)
7.所谓的后妈,名义上的后妈,拒绝承认,含有“不屑”之意。(关键词:拒绝、不屑等)
你妈:“有讨厌、冷淡、嫉妒”之意。(关键词:冷淡、嫉妒等)
白人后妈:有“意外、惊讶”之情。(关键词意外、惊讶等)
母亲,包含着深深的感动、自责、忏悔、内疚之情。(关键词:感动、忏悔等)
8.忍不住回头,留恋新家,留恋父亲和安妮。
不敢再回头,回头所见的情景和安妮的短信使“我”了解了以前的我对母亲的误解和偏见,在母亲无私的爱面前感到惭愧、自责。
9.“爱之望”更好。因为“望”是文章的主要情节,而“爱”是文章的主题。“爱”是通过“望”体现出来的,所以“爱之望”更好。(“望”字除了有白人母亲站在窗口遥望孩子过马路的意思,还有孩子“渴望期望”用爱回报母亲的意思,使文章意蕴更丰富。)
“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更好。因为这个题目既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同时能够引发读者思考,少年先锋队发阅读兴趣。
10.示例:他走了。十年了,他从未承认过我是他的母亲。现在他终于要回到他母亲所在的地方去了,他一直恨我,可是我爱他,我要怎么才能让他明白我爱他呢?孩子,在我心里你和安妮是一样的,都是我的孩子啊……他回过头来了,噢,对他笑一个,不要让他看到我的眼泪。可是,孩子,你还会回来吗?这里就是你的家,孩子!
11.示例:
①不要让偏见蒙蔽了我们的眼睛。②爱能弥合伤痕。③母爱源自天性,不受干扰,没有阻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