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们被渺小安慰,也被渺小伤害
这样活着叫人放心
——余秀华
苏黎世大学的灵长类动物学家Carel van
Schaik研究红毛猩猩发现,当食物匮乏时,猩猩会进入“节能”模式,尽量减少运动,并且愿意吃一些不太好吃但容易得到的食物。这一策略恰恰是“创新”的反面。因为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做出一些冒险行为可能导致受伤或者中毒,并且需要大量时间、能量和注意资源的投入,而产出却是不确定的。
小红毛猩猩
当人面对资源匮乏时,也会采取类似的策略。2013年的《科学》(science)杂志刊登了哈佛大学经济学家
印度甘蔗农民
当人们面对生存压力,为了存活偶尔也会有一些发明创造。然而就像这些研究表明的,如果一个人或者动物的思想长期被紧急问题占据,比如找吃的,找住的地方,付账单,或者因为工作压力大而时间稀缺,那么他的大脑就很难有多余的空间和认知资源用来思考改善长期生活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那么创造力从何而来呢?
研究红毛猩猩的科学家后来发现,当这些猩猩“坐牢”的时候,他们竟然表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所谓的坐牢,就是给猩猩们一处安全的住所,不愁吃也不愁吃,周围还有新奇的玩具。在这种环境下,有饭有闲的红毛猩猩于是开始用创造力找乐子。这一研究发表在2015年的《
这么多实验观察得出一个类似的结论,就是只有当人或者动物处于相对安全、宽松的环境下,大脑不被生存、竞争的压力完全占据,创造性思维才能蓬勃生长。在放松的心情和环境下的人们 ,有更多的时间发呆和做白日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神游天外的状态恰恰是催生创造力和原创想法的重要因素。
白日梦可能通过潜意识思维的方法帮助人们在不经意间解决问题,放松而活跃的大脑回路也使你可以将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以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问题。
人类社会的创新绝大多数并非来源于个人的天才。
创新无一例外地来源于已有知识的重组和在此基础上的略微提升。我们日常接触的绝大多数东西都不是一个人穷尽一生能够发明出来的,而是整个社会整体“大脑”的创造。一个大型社会群体互相之间的交流,使得身处其中的人可以分享和创造更多的想法。这也是为什么一个社会群体越大,文化进化的速度就可能越快。创新得益于失败成本的降低。一个社会让身处其中的人们觉得足够安全,富足,才能激活整体的创造力。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Scott Barry Kaufman提出有高度创造力的人有八个特点:
1. 细心的白日梦者
他们是观察人性的大师,根据他们观察到的细枝末节创造他们独特的新鲜思想或产品。与此同时,他们也擅长发掘自己的内在世界,让思想自由驰骋,想象新的世界该是什么样。
2. 充满想象力的坚毅
他们非常坚毅,有决断力,擅长在遇到挫折或艰难险阻时默默坚持,因为他们被内心想象的美好世界所驱动,希望尽一切努力让那个世界变成现实。
3. 热情的内向者
对于他们内心深处真正在乎的东西,他们会投入很大的热情。私底下他们看起来很内向,会因为专注于内心的想法暂时忽略外界的刺激。而对外界展示的时候,因为投入全副热情,他们看起来又会十分外向。
4. 开放式的敏感
他们对新鲜的体验、情绪、感觉和想法抱着开放的态度。但他们对这些新鲜信息又十分敏感,经常被进入头脑的大量新鲜信息淹没。
5. 玩乐式的认真
高度创造力的人会有点蠢萌,爱玩,意识到生活的荒谬,但他们也能极度认真专注于他们最在乎的、最想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即使是在最认真的时候,他们也会有种玩乐的思维,这种思维可以帮助他们度过遇到的困难,而享受尝试——失败的乐趣。
6. 逻辑性的直觉
他们听从于他们的直觉,但又不会让直觉牵着鼻子走。在跟着直觉的引领做出决策的同时,他们也会做到充分的理智和有逻辑。
7. 复原能力
和大部分人一样,有高度创作力的人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许多磨难和创伤经历。但他们可以做到从中学习和自我成长。同时,他们也不害怕展示他们脆弱和柔软的一面,因为这样做只会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和遇到过挫折的其他人心灵相通。
8. 反抗专家
他们不妥协于现状,喜欢和现状作斗争。他们是本领域的专家,但也同时十分尊重领域中作出贡献的前辈。
参考文献
1. Tim Vernimmen,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where-creativity-comes-from/
2. Scott Barry Kaufman,http://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beautiful-minds/creative-people-are/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