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代边堡之老镇北堡

(2011-07-12 11:46:08)
标签:

南城

北城

威远堡镇

城子村

烽火台

杂谈

分类: 明代边堡系列



老镇北堡

    老镇北堡在开原市威远堡镇双城子村。西南距开原城40里,南距威远堡镇10里。东距镇北堡10里。北距清阳堡20里。老镇北堡地处万山之中,四条沟谷相汇于此。南面是马家沟,东北是万家沟,北面是周家沟,西北面是付家沟。北有老爷岭,西面是盘岭和马鞍山,东面则是后城山。昌威公路从村中穿过。  

    双城子村有南北二城,因城得名。北城在村东北部的一个小山东面,住户王志远房后。从遗迹上看,城为方形。西面无墙,紧靠峭壁,峭壁上面是一座烽火台,马道依稀可见。南、北、东三面城墙遗迹相当明显,每边长约15O米,平均高度近3米,墙基宽约6米。此城原来应该是砖包筑,现砖已被拆除,但依然还能看到墙基附近有大量青砖残块。青砖较厚,约10厘米,宽18厘米,未发现整砖。从青砖的规格和质地上看,是明砖无疑。另外,还在城中的耕地里发现大量的灰色瓦片和灰色陶片以及瓷片。瓦片为板瓦,厚15~18毫米,略有弧,凸面光滑,凹面有布纹。陶片为细陶,厚约6~8毫米。瓷片较薄,厚约5毫米,有弧,凹面光滑,凸面有青花图案。从规格和质地上看,这些瓦片、陶片、瓷片都应该是明代产物。从采集的这些标本上看,此城为明城确定无疑,刘谦先生曾把这里定为靖边堡,但靖边堡毕竟是民堡,规模不会有这么大。从些城的规格上看,应该是一座百户城,是军堡。笔者认为,这里应该是老镇北堡。最初的镇北堡就应该设在这里,成化五年,周俊改设青阳、镇长北二堡,镇北堡东移了10里,这里便退为民堡。该城西边的山崖上有一座烽火台,正是镇北台。南城在双城村西南,距北城只有一里。城中也已经犁为耕地,遗迹保存得不是太好。只有东城墙明显一些,东墙外面是乡路,从路上看,东墙残迹有如一道路土崖,高度1.5米。从断层中,可以看到裸露的墙基,墙基用石块砌成,上面砌着青砖。石块多为花岗岩,最大的边长500毫米。青砖与北城发现的青砖规格相同。除东墙外,其它三面城墙只能看出大致的位置。墙基高度不足0.8米,宽度已经无法测量。在城中的耕地里也发现大量的瓦片、陶片和瓷片,还在城中的一条水沟边上发现大量青砖残块,这些砖块和瓦片、陶片、瓷片和北城采集到的标本规格、质地相同,也应该是明代产物。可以说这座古城也是明城,从规模上看也应该是一座堡城。那么,当年明政府为什么会在这里建两座城堡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其中有一个城不是为屯兵而建,是马市堡城。从地势上看,南城比北城更为开阔,更适合作马市。所以南城应该是当初的马市。

    民国本《开原县志》有记载:“城北双城子村有城两座,南北并峙,旧址犹存,距离约二百余丈,背山面水,形势颇古。”《辽北重镇──开原》一书在“双城子遗址”条写道:“建于明代。位于开原市威远堡双城子村北,面积约有2.55万平方米。城墙为砖建夯土,现存少量痕迹,出土有陶器、瓷器碎片。”

    老镇北堡已经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为双城子)。

http://s12/middle/7ea66e09ha7d7a93281eb&690
北城西面的烽火台
http://s11/middle/7ea66e09h772f2a9cc2da&690
从北城看烽火台
http://s2/middle/7ea66e09h772f2ac07851&690

北城南城墙



http://s9/middle/7ea66e09ha7d72e91a428&690
烽火台上看北城的北墙和东墙
http://s8/middle/7ea66e09ha7d7ae51c2e7&690



http://s7/middle/7ea66e09ha7d732232986&690
南城东墙
http://s5/middle/7ea66e09h772f1eab5e64&690
南城
http://s15/middle/7ea66e09ha7d7b243cc2e&690
南城两部分中间
http://s6/middle/7ea66e09ha7d7b30ee265&690

http://s8/middle/7ea66e09hab35d7cea25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