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堡
古城堡位于天原市八宝镇古城堡村西北部亮子河南岸,革命烈士纪念塔就座落在堡城的遗址上。该城东距开原城16公里,西距通江口也是16公里,北距亮中桥镇25里,南距庆云镇8公里。《开原图说•古城堡图》有记载:“西边自吴能湾台起,北至王生沟台,共长二十三里,土壕墙一道。南至庆云堡十五里,北至永宁堡十五里,东至开原城三十里,西至大边二十五里。边外系宰赛营牧地。”记载跟实际情况相差无几。
古城堡城为砖砌,已经拆除,只剩遗迹。城中早些年辟为果园,现在北了又犁为耕地。南部已经被民居占用。北墙墙基外面是水沟,所以看上去较高,有1米,最高处有1.5米。东墙墙基高0.8米。西墙不好确认,从烈士纪念塔向南有一道缓坡,高约0.8米.。南墙成为居民院墙的墙基,高度也在0.8米左右。
经测量,古城堡城南北边约200米(应该是60丈),因西城墙已经无法确认,烈士纪念塔向南的那道缓坡不太可是能是城墙的墙基,如果这道缓坡是西墙墙基,那么,堡城的东西边长只有100米,这种规格不太可能。听村民讲,烈士纪念塔下面原是一座“大庙”,曾经在庙附近发现石碑、石臼等物品。很多明堡废弃后都在上帝庙的位置重新建庙。也许这里的“大庙”也是在上帝庙的遗址上重建的。所以说这里很有可能是上帝庙的庙址。而明堡的上帝庙多在北墙的正中间,相当于北门的位置。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从烈士纪念塔向西还有100米城墙墙基,现在之所以看不到,很有可能是不远处的小河给冲涮没了!如此说来,古城堡就是一座方城,边长都是200米。这跟刘谦在《明辽东镇长城及防御》记载的“边长200米”相符了。
在堡城东墙附近的烈士纪念碑附近发现大量青砖块,青砖厚约9厘米,宽18厘米。另在东墙附近采集到大量瓦片,瓦片颜色有灰、红两种,皆为板瓦,瓦片厚15~18毫米。凹面有布纹,凸面平滑。
9厘米厚的青砖应该是明砖的规格,而灰色布纹瓦也应该是明瓦的规格。而红色的布纹瓦很有可能是辽代,说明这里曾有过一座城,明堡只是延用了这座古城。
《开原县志》记载:古城堡“原有城堡一处,周围二里,设南北二门,旧址在今古城堡西北方向,现已不复存在。仅该村之西,犹有西关之称。”经实地考察,古城堡城的西边就是“西关”。
河流域边墙属辽东边墙中段,从广宁(北镇)的镇静堡起到开原的镇北关止,长达七百余里。古城堡地处边墙北段,南有新安关、庆云堡,北有永宁堡、镇夷堡。西北面向科尔沁草原,那里正是兀良哈三卫军民活动的范围。所以明朝的将领们在古城堡与庆云堡之间建了新安关。新安关成为明代西通兀良哈三卫的贡市之道。由此可见,一关(新安关)二堡(庆云堡、古城堡)在当时确为边防重地了。
开原兵备道还于嘉靖年间,在古城堡东修筑了防御功能齐全的“永安楼”,它是既能望、防守,又能几十人住宿的三层建筑。它的遗址在今单楼台。其他墩台,贾家台在今贾家屯,梁才台在今梁家屯,北土堆台在今北山村。民屯有油房礼屯、小归能屯、朱秀屯。沿边墩台孤芳自赏八座:西庆云二墩、无能湾台、贾家台、亮子河台等。腹里墩台五座:永安楼、梁才台等。
据《开原县志•卷七•边防表》记载:古城堡堡官一员,官军三百员。堡西南小归能屯可屯兵,梁才屯可按伏,遇有边警,开原城兵马可为策应。
关于战事,在建堡后的二百年中,《开原县志》只记一笔:“明成化四年,摩罗欢犯辽东三万卫,都指挥刘旺与其子俱没于古城堡。”可见,这里曾发生过规模巨大、争夺激烈的战争。至于摩罗欢属哪路人马,县志没有指明。查《昌图县志》(民国五年版),也有记载:“刘旺三万卫都指挥,成化间,与其子答厮,于古城堡内设伏,援绝矢竭,突阵力战,父子俱殁,以身殉职。”
明朝在修筑边墙的同时,在经济方面也注意到兀良哈和女真人的要求,开关互市,从而进一步达到稳定边防的目的。在开原先后开关的有镇北关、广顺关、新安关。新安关马市开始曾设在古城堡西南,称达达马市。明嘉靖三年(1524年)徙古城堡马市于庆云堡西。由于镇北关市称北关,广顺关市称南关,新安关市就称西关了。
http://s10/middle/7ea66e09ha7c756f86e39&690
上帝庙附近
http://s11/middle/7ea66e09ha7c757634b2a&690
东城墙基
http://s12/middle/7ea66e09ha7c757ce088b&690 东墙南段
http://s7/middle/7ea66e09ha7c7584821e6&690
东墙壁北段
http://s5/middle/7ea66e09ha7c758c35474&690
http://s14/middle/7ea66e09ha7c75c93e59d&690
http://s12/middle/7ea66e09ha7c77df4740b&690
《开原图说》上的古城堡图。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http://s11/middle/7ea66e09ha7c77b5e28fa&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