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镇北堡
镇北堡位于开原市威远镇镇北村后城屯,就在南城子水库边上。南城子水库形如一架飞机,镇北堡就座落在飞机的尾巴尖上。镇北堡西南距开原城50里,东北距莲花街十里,距南城子五里。镇北堡地处三道沟汊汇合处,背山面水左右冀又有肥沃的土地可用于耕种,是一块建堡城的好地方。
镇北堡为砖城,砖已经拆除,从遗迹上看,堡城为方形,但是,堡并非坐北朝南,方向不是很正,向东偏40度角,这跟堡城所处的地形有关系,堡城背面正对着大山,而正面则是一条山谷,不远是就是海西女真的贡道,这样建城实在是敝亮又方便。
堡城为方形,边长167米(应该是50丈),从地势上看,西北高东南低。遗迹非常明显,尤其是北墙(实为西南东北方向),城墙残高4米,颓墙宽8米,顶上宽2米。西角台和北角高6
米。上帝庙留下的大台子高约7米,宽10米。西墙遗迹也算保存,城墙残迹宽约8米,顶上宽2米,高度向湖边逐渐降低,到南墙转角处剩下不到1米。东墙与西墙类似,只是有南侧近50米的遗迹已经被河水冲涮掉了。南墙高度不足1米,宽近6米,东南有近30米的一段已经被水冲涮成平地。南城墙中间有城门和瓮城遗迹,城门遗迹豁口宽约5米。瓮城15米见方,高约1米,宽4米。
在北城墙下发现大量青砖残块,厚约9厘米,宽19厘米,最长者20厘米。未见整砖。另在上帝庙附近采集到大量灰色布纹瓦,瓦厚18毫米,略有弧,凹面有布纹,凸面平滑。另于北墙上采集到一块红色布纹瓦片,瓦片为板瓦,厚约16毫米,略有弧,凹面有粗布纹,凸面平滑。
从青砖的规格和质地上看,是明砖确定无疑,上帝庙附近采集的灰色布纹瓦也是明瓦的规格和形制。而红色布纹瓦则是辽代产品。说明此处在辽代曾原有城,明代则延用了辽代的古城。
《奉天通志》在“山水”篇记载:叶赫河从莲花街“又西十五里迳镇北堡,即明镇北堡故址。又西南行五里至前城子西入境”。“前城子”即今南城子,当时(指《通志》出版时)属吉林省境,所以称叶赫河“入境”。这里说的镇北堡,即上文提到的新镇北堡。值得一提的是:近百年来,地名“镇北”的范围扩大了。不但对镇北堡(后建的)附近的屯落称“镇北”,就是对叶河河南岸的屯落,也称“镇北”。
本世纪六十年代初,南城子水库建成,镇北堡村成了淹没区,只好又向北搬到五里之外的钱家岭,还叫镇北(由乡降为村)。可见,当乡人对明代的镇北堡与镇北关还是很有感情的,两次迁徙,“镇北”依旧。
据《开原图说•镇北堡图》记载:大边(长城)“北边自盖州林台起,东至小丁板河台,共长五十里,土壕墙一道。东至威远堡二十里,西至清阳堡三十里,南至开原城五十里,北至边外五里。”边外系朱身等六营牧地。这里说的“六营牧地”不是指的叶赫部,而是说的福余卫的游牧地区,当指今天昌图县泉头、石虎子以北地区。
镇北堡的关隘是镇北关,派重兵驻守。堡与关是统一互补的防卫设施。用现代的话说,关是边堡的前沿阵地,堡是关的(包括墩台)兵营。所以关城多建在边墙线上,堡城多建在边墙内侧。
镇北关最初(永乐初年)建在老镇北堡东的白马儿山上,内边从这里通过。明正统七年(1442年),辽东将领王翱、毕恭修筑辽西边墙,同时对辽河流域边墙进行了维修和加固,特别是在开原北境还修筑了规模宏大的外边墙。于是镇北关东移十里,重新建在外边墙上,位置当在今开原莲花一带。
随着外边墙的修筑,随着镇北关的东移,设置六十余年的老镇北堡也东移十里,搬到叶赫河河北,称新镇北堡,河南偏东就是老镇北关。这里地属山区,地势险要。对此《辽东志》有记载:到了明成化五年(1469年),都指挥使周俊又“开拓柴河抵蒲河注界六十余里,改设镇北、清阳二堡”。可见,老镇北堡东迁是在明朝成化五年。老镇北堡遗址,现已是南城子水库淹没区,只有旱时,水位下降,遗址才能露出水面。
镇北关原是海西塔鲁木卫的贡道,后来又是叶赫及东北各族通商的出入门户。“贡道”是指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到明朝首都朝贡的交通要道。从康熙本《开原县志》疆域图中可以看出,明朝和清初,开原老城至镇北关一段贡道,是在寇河北,即开原城——后马市堡——镇北堡——镇北关。
由于镇北堡和镇北关是扼守寇河沟、叶赫沟、镇北沟的咽喉要道,是开原城东北境的屏障,所以在这里派重兵把守。原额堡关墩台守军807名,千户级的守堡官一员。沿边墩台八座,有盖州林、镇北关门台、马儿山台、小丁板台等;腹里墩台十四座,有堡后台、石岭台等。“沿边墩台”即沿边墙线修筑的烽火台,多数在边墙线内侧附近,少数就建在边墙线上。腹里墩台,又叫腹里接火台,它是从边堡、边关通向卫城(如开原、铁岭)的沿路修筑的烽火台。前者,是沿边官军用烽火互通信息;后者是向上级军事机关报告军情。
镇北堡附近的民屯有马市堡、刘指挥等五屯。
http://s3/middle/7ea66e09ha7c43a807ad2&690
从远处望镇北堡
http://s11/middle/7ea66e09ha7c490cfeada&690
堡城西城角
http://s11/middle/7ea66e09ha7c43c0d661a&690
堡城西城角上看北墙
http://s14/middle/7ea66e09ha7c440c3d7fd&690
北墙下看北墙
http://s16/middle/7ea66e09ha7c485f6605f&690
堡城西墙
http://s2/middle/7ea66e09ha7c486ffbb71&690
从堡城西城角看全城
http://s6/middle/7ea66e09he8dad586bb85&690
上帝庙遗址
http://s3/middle/7ea66e09ha7c48a485562&690
从南城墙上望北城墙
http://s8/middle/7ea66e09ha7c48aebab57&690
堡城南墙
http://s16/middle/7ea66e09ha7c4427ea12f&690
堡城北墙下采集的砖块及瓦片
http://s9/middle/7ea66e09ha7c4d4110e98&690
http://s4/middle/7ea66e09ha7c4d5609c23&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