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代边堡之曾迟堡

(2011-07-08 10:45:28)
标签:

刘谦

辽河

迟堡

土崖

开原图说

杂谈

分类: 明代边堡系列

曾迟堡

  

    曾迟堡,也叫曾十堡。位于今铁岭县大青乡曾盛堡村,东距铁岭25里,西距蔡牛15里,南距铁岭新区20里。北距大青16里。曾迟堡地处辽河套,堡城遗迹北距辽河大堤只有50米。辽河从东面而来,在堡城遗迹东边500米处向南绕过堡城继续向西流去。

    据当地村民讲,这个村的村民本来都居住在辽河大堤的南面,也就是堡城中及周围地区,由于修长辽洒大堤,村民才迁到了大堤北面,也就是目前的村落。现在,在堡城遗址上及周围地方还能看出部分房基。居民盖房砌院墙肯定会对堡城遗迹造成严重的破坏。正如村民杨焕宝讲,当年,村民家的院城、厕所、猪圈都是用堡城上的大青砖砌的。还有,从《开原图说》和其它一些史料中得知,辽河本来在曾迟堡北面经过,可随着岁月的流失,辽河又滚到了堡城的南面。在辽河滚动过程中,曾迟堡城肯定会受到破坏。另外,辽河每到雨季就会发大水,大水没过堡城遗迹,所以堡遗迹能保留下来实属不易。现在刘谦在《明辽东镇长城及防御考》中城写到曾迟堡时写道:“已毁,尚有部分遗址。从遗址看,城为方形,四边各长约300米。”刘谦写这部书前曾来过辽北做过考察,时间应该是八十年代。那个时候,辽河大堤还没有修筑,所以曾迟堡遗迹可能还会很明显。堡城在修筑辽河大堤的时候遭到严重破坏。据当地村民讲,当时,推土机从堡城遗址的北侧推出大量的基石和青砖。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块隆起荒地。荒地高出地面约1米左右。一条土路由北向南贯穿这块高地。高地北侧是修长大堤时取土留下的一道壕沟,沟宽约50米,深1.5米,水草丛生,不见水。高地南侧是土崖。土路把这道土崖分成东西两段,西边那段土崖高出地面约2米,长约150米。基本呈东西走向。东面那段土崖向北偏约30度角,高度也在2米左右,向东延伸约180米后不见痕迹。土崖下面是老河道,老河道宽30米许,深1.5米。这块高地东西两侧地势较缓,没有明显的层次感。

    贯穿堡城的那条土路,应该就是当年堡城的南北中轴线。中轴线的北端正是村民所说的“北门”。据杨焕宝老人讲,“北门”处原有一座小庙,后被拆除。

    遗址南侧的土崖西段下面散落部分石块及青砖残块。石块为花岗岩,不大,最大边长50厘米许。多为片状。青砖厚8~10厘米,宽18厘米。从规格上看应为明砖。此处应为堡城南城墙。而这段土崖长约150米,东端是土路的路口,应该是南门门址。这样,说明堡城东西边长应该是300米,与刘谦当年测量的数据相符。而东段土崖下面不见石块和青砖,说明这段土崖并不是城墙所在,应该是被河水冲出来的。此处城墙墙基被水冲没了。

从村民所说的“北门”到南门只有120米,与刘谦所说的300米相差甚远,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村民所说的“北门”并不是真正的北门所在之处。一般情况下,明堡只有一个南门,而在北门之处修建上帝庙。堡城废弃之后,上帝庙又会改作其它庙宇,这种情况在其它堡城中比较常见。而按村民所说曾迟堡堡城“北门”处确实有个小庙。因此说,“北门”只不过是人们进入这个颓城的入口处,并不是原来的北门。并且,发现小庙的地方未必就在原来的门址上,因为后修建的庙宇要比原来的庙宇要大,已经不在原来堡城的北墙上了,很有可能沿中轴线往南移了一段距离。而真正的上帝庙的庙址虽然还在庙宇之内,但已经不是存放神位的地方了。也就是说堡城的北墙要在村民所说的小庙的北面。很有可能在辽河大堤的北面。

    据《铁岭县志》卷上《城池》条记载:“曾十堡,城西二十五里,周围一里,一门。”“周围一里,一门”是《铁岭县志》中最普遍的说法,实际上,很多堡城都要比这要大得多。

    据《开原图说•曾迟堡图》记载,曾迟堡“大边长15里,土壕墙一道。南至宋家泊堡30里,北至镇西堡15里,东至铁岭25里,西至大边1里。边外系蒙古兀良哈卜儿亥营往来牧地”。关于大边,康熙本《铁岭县志》有一段记载:“城西北25里大台山南有边壕,俗名老边。经心田堡、永安堡、镇西堡、增盛堡过辽河,历高台子、药王庙。西边,由鲍家冈子入沈阳界。北边由大台子山上修起,北经老边,入开原界。”这段边墙多属土堆墙,并在墙两侧掘深沟,使墙更陡更高,不易攀登,以利防守。

   “曾十堡”即曾迟堡,《奉天通志》也是这样书写的。在堡东南不远处,还有专门观察敌情的康显楼。这种楼,实际上就是空台,最初是建在砖砌城墙上的一种台子。它高于墙体,有的高一层,有的高两层。由于辽河流域边墙是土砌的,不能在它上面建敌台,于是就在边堡附近另建。它的建筑特点是台基高达一、二丈,楼台二、三层,中层空豁,四面箭窗,上层还环以垛口,内宿战卒几十人。既能观察敌情、存放火器,又有守卫和攻击能力。

    在军队配备上,曾迟堡设守堡官一员,堡墩楼台操守官军262员。“堡南姜华屯可屯兵,辜家屯按伏,湾湖口墩通敌道路,铁岭城可为策应。”(《辽东志.兵食志》)。《开原图说》也记载,曾迟堡附近有屯三:金家楼子、城南台子、三台子。沿边墩台有堡后台、湖口台等九座,腹里接火台有康显楼、植忠台、曾家沙坡台等六座。这些村屯和墩台早已经不存在了,只有康显楼的地名还在,只不过改为康熙楼了。

    曾迟堡与镇西堡、新添堡共处辽河套平原地带,皆保卫铁岭城的军事要冲之地。明军在这河套地区,以镇西堡为核心,以曾迟、新添为左右翼,“建堡筑城,横绝套口,无论开广声势,联络救援,甚易”(《开原图说.曾迟堡图》)。可见新添、镇西、曾迟三堡,已形成一道保卫铁岭城的屏障,所以曾迟堡的军事地位也显得格外重要。

 

http://s13/middle/7ea66e09ha785dcb512fc&690

辽河大坝看堡城遗址

http://s7/middle/7ea66e09ha785dd4f0386&690

堡城遗址处看辽河大坝

http://s13/middle/7ea66e09ha785ea6d65ac&690

南城墙

http://s6/middle/7ea66e09ha785ed8d6a25&690

南城墙
http://s5/middle/7ea66e09ha785ee8ad4e4&690

城址中采集到的明代灰色布纹瓦

http://s16/middle/7ea66e09ha785efaf6a7f&690

南墙附近的石头砖块,砖为明砖

http://s4/middle/7ea66e09ha7860646be43&690

《开原图说》上的曾迟堡图(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