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民间风俗、传统礼仪(3)下
(2014-09-29 09:49:16)
标签:
历史 |
祁县民间风俗、传统礼仪(3)下
祁县婚俗
祁县,历史悠久,地方文化源远流长。其婚俗也颇具地方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祁县婚俗也在不断吐故纳新,但一些传统项目依然保留了下来, 形成了今日独特的风格。
订婚
其实就是女方到男方家吃饭。相当于签订一项意向合同。男方家的长辈会到场,并给女方礼金。双方订婚要互赠四色礼,即四样礼物。其中一样传统礼物是裤带,取拴住对方之意。随着岁月的推移,此项仪式已被逐渐忽略。
结婚
就是到民政局领证。领证后到男方家吃饭,亲戚长辈也可以去。这顿饭长辈亲戚不掏红包。
下帖
男方要在举办婚礼前一月左右到女方家下帖,把择好的日子用红纸写好,放在红木“贴盒”里,再装上茭子(即高粱),意为要与对方交往结亲。派一个比较体面的人送到女方家,并商量彩礼等事宜。而女方家也会到男方家下帖,送去请女婿的日子,贴盒里还要放上豇豆,豇在祁县话里读
jia,取欲嫁之意。
(下帖用的帖盒)
男子在婚礼前一天要给祖坟上坟,告慰祖先。
婚礼前夜子时,双方都要吃岁岁饺子,还要四个同辈陪着。饺子个数按年龄一岁一个,外加天一个,地一个。如遇闰年,还要外加一个。饺子是全肉陷的,包得极小巧,也要四个有儿有女的人包。包好后要摆放在铺了玫红纸的蚂蚁箩里,摆成双喜字样,再盖上大红喜字备用。到子夜十二点,放炮,煮饺子。其实男女双方都会提前一点。因为据说谁家放炮早一点,谁就会当家。
吃饺子前,还会让新人抓财。取硬币一盘,喜字覆盖,然后一把抓起,多多益善,意为抓富贵。
女方陪嫁必备:
(一)、两个大红脸盆是必备品,其他随意。可别小看了这俩脸盆,里面的东西可不简单哦:
1.
2.
3.
4.
5.
裤带不可以打结,缠到腰上即可。
1.
3.
4.
5.
迎亲喽!
婚礼这天,一大早,双方家里都要贴对子,贴喜字,挂红子,挂绘纸(本地特色,上写吉祥祝福语)。
男方家要摆放桌子,准备迎接女方家的送客。桌子上,枣、花生、桂圆和瓜子是必备品,取早生贵子之意。另外还要有点心水果等。
男方家派迎亲队伍早点赶到女方家。迎亲的人不能太多,必须有一个小孩。
第一辆车里的人要带几个顶针在身上,过桥过道,或遇到婚丧嫁娶的,要扔一个出去顶顶,以免冲克。
嫁女喽!
新娘早早坐在炕上,梳头化妆挽发鬓。穿好大红棉衣等待(无论寒暑都穿,意为厚厚实实),袜子要穿两双。
迎亲者到来后,女方家放炮迎接。这时往往有年轻人关了门要红包。
新娘坐炕上,同辈四人作陪,象征性吃点饭。
搬把椅子到炕上,铺上男方带来的大红毛毯,新娘端坐椅子上:
系上男方带来的红头绳,要打活结。
再由一女子扇扇子。左三圈、右三圈,并诵念:“坐椅子,扇扇子,荣华富贵一辈子”:
接着,新娘戴墨镜,穿绣鞋。鞋里垫以绣了蛇蝎五毒的鞋垫,鞋垫背面脚心处别六短一长七根针辟邪。
婚车前面要坐迎亲童子以镇车。新娘坐在司机后,座铺红毯。一路不得说话。
母亲等女儿出门,要坐在女儿穿过的衣服上坐一会。然后会有一个同辈女子抱着衣服绕婚车跑三圈。
女方家送客为同辈,人数不限,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陪嫁包袱等要由送客抱着,而且男方都要给红包。
载了新媳妇的车队不能走来时的路,所谓出西门,进东门,绕道回家。
送客一行先被迎进来,也已就坐,搬包袱的,抱嫁妆的,开箱子的,人人得红包。新媳妇也要玩玩矜持,要了下车钱。然后,将那一路撰在手中的红手绢捏住一个角抖开,把里面的岁岁钱和糖扔出去让孩子们去抢。然后由新郎背进家门。这时新郎的同事朋友难免起哄逗闹。
然后新娘要打开自己陪嫁的箱子换婚纱,男方要给开箱子钱。
酒店的典礼仪式已经演变为中西混合式,仪式选在中午12点08分、12点18分或12点28分开始,新娘还会在仪式结束后褪去婚纱着红色敬酒服敬酒。全国大同小异,此处略去不谈。
闹洞房
1.
由一同辈女子做好拌汤后,用新娘陪嫁脸盆里的葱、盐、辣椒、糖、蜜等调味。这时闹洞房的还可以再给里面任意放佐料。于是这汤已经五味杂陈,再把新娘陪嫁的母饺子煮好,用一个碗盛了,用盆里那两双绑在一起的红筷子。新郎新娘一起喝这道“和气拌汤”。还要就上饼子、豆豉。嘴里念诵: 和气拌汤就饼子,明年生个胖小子。和气拌汤就豆豉,恩恩爱爱一辈子。 而那个大大的母饺子,则要新娘吃下去。看来,五男二女的责任重在她了。
2.
3.
这个名词现已几近失传。其实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闹洞房。这是年轻同辈人之间的事,虽然花样不断翻新,但我们这里绝对不会过分,也只凑个热闹,增加气氛。这个时候,往往洞房里笑声一片,惹得洞房外的人也咯咯傻笑。
4.
铺床的嫂子用红色或裹了红毛线的笤帚扫床,然后铺床。一边做一边说的吉祥话、顺口溜,以祝福新人平安顺利,幸福如意。铺床歌:
铺床铺床,喜气洋洋,先铺四角,后铺中央;
夫妻恩爱,共枕同床,百年好合,鱼水情长;
早生贵子,播种成双,一儿一女,龙凤呈祥。
生的儿子当总经理,生的女儿当董事长。
铺床铺床,喜气洋洋,家庭和睦,幸福吉祥;
新郎事业有成,新娘理财有方;
在家孝敬父母,出门财喜两旺;
儿孙聪明智慧,父母舒心健康;
铺床铺床,喜气洋洋,主人欣喜,宾客欢畅;
铺了新床闹洞房,洞房里面好风光;
男才女貌成佳偶,珠连璧合结成双;
恩恩爱爱甜如蜜,共度春宵好时光;
主人家里好客气,招待宾朋显大方。
5.提盆盆
一对大红的盆盆(尿盆),里面各放一对核桃虫(面食)。
上面用叫作“莲花人人”的四方纹样玫红剪纸盖好,事先放在柜顶上。
至此,新郎新娘进入了他们甜甜的蜜月。
新娘第二天早上要去别人家吃顿饭,被称作换梳头。回来后方可照镜子。(此俗处于摒弃中)
第二天即可回门。女方家请女婿,女方亲戚开始唤回回。就是挨个请新娘吃饭。估计旧社会怕新娘在婆婆家陌生不适应吧。
第五天是不许在婆家吃饭喝水的。新娘这天名正言顺回娘家。
第九天要吃馍馍,第十天要吃糕。祁县俗语曰:九天馍馍十天糕,打发新媳妇下厨房。(祁县话里糕读作guo,房读作huo,所以是两句顺口溜。)
第十天叫满十天,比较隆重,也就意味着蜜月告一段落,新媳妇开始了出厅堂下厨房的主妇日子。
这些仪式和习俗看似复杂了点,个别甚至迷信了点。但每一个程序都寄托者人们对新人的祝福和对幸福生活的期盼。毕竟结婚是人生一大喜事。正是这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过程,给一对对新人留下了终身难忘的美好记忆。(来源:一边放羊一边唱的日志)